【大紀元9月14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葉兵香港報導) 備受矚目的香港第三屆立法會選舉結果揭曉。有分析認為,在這次被視為泛民主派與親政府陣營對決的選舉中,泛民主派獲得的議席雖然少於預期,但是他們整體的議政能力將使得本來就很弱勢的董建華政府面臨更大的考驗。 *民主派所獲議席低於預期*
選舉結果在港島區重新點票後星期一中午正式宣布,民主派獲得二十五席,遠低於原來預估的席位過半數目標,也少於選前在民主黨候選人遭受負面新聞困擾後所期望爭取的二十八席。
新華社報導說,這屆立法會選舉是香港政制發展的重要里程碑。親北京的文匯報表示,愛國愛港的穩定力量最終佔多數議席的選舉結果證明,廣大香港選民並不希望立法會出現一面倒的反對聲音,以至議會陷入爭論不休的局面,進而癱瘓政府。
有分析指出,這次選舉的贏家應該是民建聯和自由黨。左派陣營中的最大組織民建聯獲得十二席,取代了民主黨成為立法會最大政黨,它的盟友自由黨成為立法會的第二大政黨。
去年七一遊行後本來氣勢如虹的泛民主派不僅沒拿到過半數的立法會席位,民主派陣營中的最大組織民主黨還淪為第三大政黨。民建聯和工聯會以直選獲九席,功能組別四席;自由黨直選拿二席,功能組別八席。加上在功能組別的親政府人士,親政府陣營在新一屆議會中仍佔三十多席。
*面對逆境成績不算太差*
時事評論員李怡則表示,表明上看,民主派在這次選舉中獲得的席數不如預期,但是跟中國政府大力支持的親政府派相比,面對北京強大壓力和軟硬手段的民主派所取得的成績也不算太差。
他說:“去年七一以來,事實上,香港是在中共強大的專權政治軟硬兼施的出招之下爭民主。這當然是很困難的。不是一下子就能實現。我想,有點挫折有好處,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反而不好。香港所謂親中的團體背後有那樣大的幫助,而民建聯和親中政團所取得的成績也未見得很好。”
*議政能力大增對政府構成壓力*
這次選舉中,新當選者幾乎都是能言善辯,其中最引入注目的是以言詞激烈著稱的四五行動成員樑國雄和封話筒後以獨立身份參選的電台主持人鄭經翰。此外,有四位香港大律師也加入了泛民主派在立法會的陣容。
李怡指出,泛民主派獲得的席位不如親政府力量多,但是他們的議政能力大為增強,甚至可以改變立法會的政治生態,讓特區政府面臨很大壓力。
他說:“中間還搞一個樑國雄出來,就夠頭痛了,還有鄭經翰也出來,也上腦筋了。你不能只看席次。而且這批人雖然他們四十五條關注組跟民主黨不屬於同一個政黨,但是可以說他們非常團結,在主要問題上他們看法非常一致。所以他們可以說是(立法會)唯一的最大力量。親中的民建聯和自由黨他們不是同一回事。他們的想法都不見得一樣。但是這二十五席的想法都很堅定。所以,不能只看席次。只看席次,當然有一點失望,但是要看什麼人進去,就會覺得比上一屆好。”
*民主派異常團結將成關鍵少數*
嶺南大學政治學副教授李彭廣認為,泛民主派獲得二十五席以後將在新立法會造成一個平台,容易使立法過程中出現關鍵少數,並且使以董建華為首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下屆立法會的四年會期繼續處於弱勢地位,施政更加困難。
李彭廣表示,新立法會兩大派別之間的角力,將考驗特區行政長官在施政方面的駕馭能力和妥協藝術。
這位學者指出,泛民主派在這次選舉中的實際得票率超過了半數,但是由於配票不當,失去了應得席位,以至所得席位跟得票數不盡一致。他還表示,香港選民的投票率高於前兩次立法會選舉,顯示香港社會的公民意識比以往更加成熟,北京應該對香港市民的參政熱情和改革願望做出回應。
他說:“北京中央政府就需要適當地提出改革,不然就會造成下一波的政治改革壓力。”
李怡指出,五四運動以來,中國爭取民主的歷程反反覆復風風雨雨,說明民主權利來之不易。他認為,香港市民由於歷史原因坐享其成地得到了其他社會需要以不懈努力來爭取的種種自由和權利,但是他們現在似乎越來越意識到只有建立牢固和比較完善的民主制度,才能保障他們擁有的自由和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