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10日專電)建校兩百五十年的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訓練出許多文法理工的精英,而哥大校友對於現代中國的發展也有卓越的貢獻。哥大兩百五十週年校慶活動之一的「與中國的關聯」研討會上,陸以正、張京育和劉源俊由個人的回憶,細數哥大與現代中國的淵源。
陸以正在研討會上細數傳奇性的中國駐外使節顧維鈞、五四運動的領袖人物胡適、新聞界的董顯光、余德基教授等哥大校友對於中國社會和思潮深遠的影響。他指出,美國有不少學術和教育成就斐然的大學,不過,哥大卻訓練出人數可觀跨越幾個世代對現代中國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的政治家和學者。
他也談到哥大樹立的新聞教育典範。台灣新聞界的許多開拓者都曾受惠於哥大強調「自由與公正」的新聞教育。
談到新世紀世界的發展,陸以正表示,美國獨立建國以來,能夠發展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是它秉持民主、人權和新聞自由這些最高的道德原則。十三億人口的中國大陸如果希望能在世界舞台有任何影響力,就必須放鬆對於人民的箝制。
曾在哥大深造八年並於一九六三年獲得博士學位的張京育在演講時談到他在哥大的求學經驗。對於法律及公共行政都鑽研甚深的張京育,在學界及政界都有相當的資歷和成就。他表示,當年選擇到哥大深造,除了著眼於它的學術環境和心儀許多傑出的校友,哥大座落於政治、經濟和文化重鎮的紐約市,也是他考慮的主要原因。
七零年代在哥大物理研究所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博士學位的劉源俊,談到他執掌東吳大學校務八年,許多方面都受於惠當年在哥大受教於物理大師吳健雄及李振道獲得的啟發,以及參加社團及學生運動的經驗。
他也談到哥大與台灣科學研究的關係。對於推動台灣科學研究貢獻良多的「科學月刊」及「科學社」的主要成員都源自哥大。在人文方面,由哥大華人學生發起的「仁社」,幾十年來,中華民國的財經及科技政策負責人都和它有淵源。
研討會上與會者對於劉源俊談到哥大華人學生當年參加「保釣運動」的情形非常感興趣。東吳大學在「保釣運動」二十五週年及去年都辦了學術研討會,並且將論文集結出書,哥大的淵源也是討論的重點。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劉源俊也強調哥大教育理念的啟發。他並引述杜威的名言:「教育本身就是生活,而不只是生活的準備。」他認為,目前台灣的教改陷入一些迷思,是因為當年胡適將杜威的哲學過於簡化解說。
在哥大談教育理念,劉源俊也期許台灣教育改革的方向不應有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