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7日訊】養老金隱性債務是指國家或者其他機構的養老金計劃對職工和養老金領取者所作的津貼承諾。當今世界通行的養老金計劃大致有兩類:一類是由社會進行統籌,採用現收現付的方式來籌集和支付養老金。最早實行這類制度的國家包括美國和大多數歐洲的發達國家。具體的做法是,國家通過稅收的方式從現有的職工的工資收入中收取一定比例的金額用來支付現有的已經退休的人口的養老金。另一類則是通過建立完全積累的個人帳戶來強迫要求現在的在職職工將部分收入存入指定的帳戶,當他們達到一定年齡後,可以從中領取退休金。也就是說,自己爲自己的養老金存錢。實行這類制度的國家包括新加坡、智利以及其他許多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國家。
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醫療衛生條件的進步,人類的預期壽命越來越長,因此不少國家人口結構的老齡化趨勢十分明顯。這樣一來,使得不少實行現收現付制度的國家的養老金計劃承受了巨大的財務壓力。主要表現爲,領取養老金人口在社會總人口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因此現有工作人口的收入中,用來支付現有退休人口養老金的稅收負擔越來越重。以美國爲例,這一比例由一九三九年的百分之二點三提高到一九九四年的百分之十二點四。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比例還會不得不繼續提高。正因爲如此,過去實行單一現收現付養老金計劃的國家現在大都同時引進了建立個人帳戶的方式作爲補充。
中國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前,國有企業和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的養老金制度是一種類似現收現付的制度。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中國當時的現收現付制度不是以國家爲單位進行統籌,而是在企業內部進行統籌。退休職工的養老金在企業的非經營性支出專案下列支。八十年代中期以後,隨著企業改革的推進,尤其是實行自負盈虧制度以來,許多企業收不抵支,出現了嚴重虧損的局面。拖欠退休職工養老金的現象十分普遍,成爲一個妨礙社會公正和影響社會穩定的嚴重問題。雖然隨後企業統籌改爲地區統籌,繼而實行全國統籌,但是並沒有解決根本問題。不僅如此,由於計劃生育政策和其他社會原因,中國社會的人口老齡化速度比發達國家在他們發展的歷史同時期要快的多,這就使得中國採用完全的現收現付養老金制度幾乎沒有可能。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中國採用了社會統籌和建立個人帳戶相結合的養老金制度。毫無疑問,對剛剛進入工作年齡的年輕人而言,建立個人帳戶使得他們必須爲他們未來的養老金儲蓄。但是,對於已經退休和即將退休的中、老年人來說,建立個人帳戶顯然沒有什麽實際意義。在他們工作的時代,中國實行的是低工資、高福利的政策,而國家承諾的退休金則是所謂高福利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如今他們接近或者進入退休年齡,國家應該兌現自己的承諾。也就是說,應該爲他們建立個人帳戶,並且對帳戶的資金負責。這就帶來了所謂的養老金隱性債務的問題。
由於採用不同的人口預期壽命、養老基金的經營回報率等參數,經濟學家們對於中國養老金隱性債務的規模的估計的也有很大的差別。按照二零零零年的不變價格計算,政府部門對養老金隱性債務的估計大約在一萬三千一道一萬八千一之間,而學術界的估計則大約在三萬五千億到四萬億之間。也就是說,最爲保守的估計相當於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十五左右,而最爲嚴重的估計爲百分之四十。考慮到中國的養老金的涵蓋範圍不到老年人口的百分之十二,中國政府對整個老年人口的養老金欠債的實際規模便是一個天文數字了。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