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30日報導】(中央社台北30日電)在經濟發展中以人工多、勞力便宜取勝的中國大陸,已出現民工荒。中國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監測中心的統計顯示,今年第二季,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的十二個城市,有七十萬四千人進入勞力市場求職,但用人單位的招工名額有一百零八萬七千人,缺口達三十八萬三千人。
新華社今天報導,民工荒已成中國社會的關注焦點,不僅企業叫苦不迭,政府機關、社會輿論都顯得猝不及防,議論四起。
大陸的經濟專家指出,民工荒現象是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一種反映。近年來,中國的製造業中心正從珠三角向長三角、環渤海灣地區以及東北三省擴展,使勞動力需求從單一中心變為多中心並存,各地對產業工人的需求猛增,東南沿海從吸納勞動力的「就業窪地」變成「平地」。
與此同時,新一輪經濟發展的熱潮使中國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加快發展,就業機會增多,不少民工認為在薪水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原地就業既熟悉當地情況、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又可節省外出打工的出行成本,跑遠不如跑近。例如近年湖北、江西、安徽等省份招商引資迅速增加,使這些傳統的勞務輸出大省本身對勞動力的需求猛增。
也有經濟專家把大陸民工荒現象視為警訊。
北京經濟學者梁小民認為,民工荒是現階段中國經濟發展與資源供給出現矛盾的信號。中國過去的高增長主要是靠生產要素的高投入,既有資源的投入,也有勞動力的投入。而近年來出現的鐵礦、煤炭等資源價格上升,水資源短缺,以及民工荒現象等都顯示,中國的這種投入型增長道路已經快走到盡頭。
梁小民說,中國經濟應該轉向以技術進步為中心的低消耗、高效率的增長。這種增長要求的不是增加勞動力數量,而是提高勞動力素質。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張麗賓認為,出現民工荒的沿海發達地區,實際上陷入低技術的陷阱-由於勞動力廉價,導致投資者和生產者盡可能地少用先進設備和技術。城市對待農民工,只注重即時使用,不加以培養,使這一群體待遇低的問題長期無法解決。
這名專家說,應該借此機會,打破大陸城市內部外來人口與當地人口之間在身份、待遇等方面的分割,使農民工享受同樣的市民待遇,對民工「簡單利用、忽視保護」的模式,已不適應中國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