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3日電)情人分手看刀、躁鬱女刷爆卡等案件頻傳,有人說:「這個社會病了」,精神科醫師擔心,台灣社會將步入「邊緣型人格障礙」高峰期,估計百分之一的人有此精神疾患。
台灣向日葵全人關懷協會理事長、新光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周勵志指出,分析去年、今年各三十多位病患資料,發現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和其他類病人相比,有首次發病年齡較年輕、反覆住院次數較多、自傷行為多等三大特質,患者常常是別人眼中的「麻煩人物」。
周勵志說,凡發生青少年晚期到成年人初期,不是腦傷引起,卻有某種程度的適應障礙,在認同障礙、長期空虛、人際關係緊張、怕被拋棄、情緒不穩、暴躁易怒、衝動控制不易、自殺或自傷、幻聽幻覺或妄想等九項指標中有五項符合者,即可懷疑為邊緣型人格障礙。
臨床發現病人以女性較多,且與其他精神疾病和共病現象,例如,有幾個二十歲上下的女生有購物狂、暴食行為,經過診斷是邊緣型人格障礙合併憂鬱症或焦慮症,另外有人合併併嗑藥酗酒的行為。
根據國外流行病學的統計,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約佔社會大眾人口的百分之一到二,若是在精神科門診則佔百分之十,精神科住院病患中佔百分之二十;在所有人格障礙病患中,則高達百分三十到六十。
周勵志說,在高度競爭、文明化程度愈高的社會,人格障礙的人數愈多,但因病人常身體不舒服,卻未意識到心靈生病了,旁人看待病人也只覺得是令人生氣的麻煩人物,導至診斷不易,可以預見台灣在現在或未來,必將面臨這類精神疾病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