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26日訊】大陸測繪科學研究院的研究員夔中羽,在一次沖洗衛星照片時偶然發現,景山公園的園林景觀特別酷似一尊閉目盤坐的人像:公園的壽皇殿建築群為「坐像」的頭部,大殿和宮門組成眼、鼻、口、面帶微笑。這座人像究竟是古人有意建造還是巧合呢?發現者和專家為此作了細緻的研究考證。
驚奇發現:景山坐像之謎
據北京科技報報道,1978年2月, 大陸最早從事遙感基礎理論的測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夔中羽,沖洗返回式遙感衛星拍攝照片時驚奇發現,俯瞰北京中軸線上紫禁城北端景山公園的整體建築落群,酷似一尊坐著的人像。如果真是一幅人像的話,那它將是世界最大的用人工建築組成的人像(它的面積是0.23平方公里)。
對於長期從事航天遙感片識別判讀工作的夔中羽,奇怪的圖形、變色的物體都成了他感興趣的目標。他試圖從不多的拍攝資料中揭開景山坐像之謎。
1983年北京要進行一次全城拍攝,也選用了夔中羽設計的照相底片,結果拍回來以後發現,那幅圖像竟成了一張帶有笑容的相片了。夔中羽把景山公園這部分做成一張圖,經過辨認,發現景山山體組成人盤坐的身體,壽皇殿建築群組成了人的頭部,兩隻眼睛是內宮牆, 眉毛由樹組成,兩邊非常對稱的三角形樹林組成了鬍鬚,但它被壽皇殿外牆隔開了。
夔中羽經過多年調查後認為,景山坐像的構成是與人為因素有關。景山的植被非常茂密,其中古樹就達900多棵,古樹胸徑一般都在40厘米以上。這些樹木對景觀的構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對於圍牆與樹木是否構成人像,在景山公園工作多年的沈方園長認為:壽皇殿的東偏門,門口就有一棵600多年的古樹,按常理說,古人不可能把這個樹種門口,這也說明樹在先,建築在後。
尋找線索:景山的這個坐像到底是什麼人?
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的欽安殿是故宮中軸線上最北端的一座宮殿。那裡供奉著被稱作水神的玄武帝的造像。夔中羽把欽安殿裡的玄武神與景山人像作一對照,確實有些相像。但有的學者認為,玄武神是披散著頭髮,身穿著黑袍,手持寶劍,這個形象和景山的這幅圖像來對比並不相符。
在景山公園工作了20多年的張富強認為,景山坐像是不是古人有意為之不能過早下定論,必須找到有力的證據。
證據就是要找到能反映古代景山整體建築格局的宮城圖紙。幾翻周折,張富強找到了一張康熙十八年間的宮城衛戍圖。他驚奇的發現,景山的壽皇殿和今天的位置也不一樣,而是偏東了十幾米。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張工程圖並不十分清楚,於是他按照原圖比例進行放大,重新繪製了一張壽皇殿的建築平面圖。
經過對照歷史資料,一個想法在張富強頭腦中產生,景山當時保持著明代建築的整體格局,那就是說明在清乾隆以前,使用著的一直是明代的壽皇殿。從構圖的角度上,如果說在古代的時候,就把壽皇殿建築群設計成古代人像的一個臉型,那麼從康熙十八年這張圖上並沒有顯現出來。
歷史記載乾隆十四年,壽皇殿建築群曾經進行過改造,那麼這次改造將壽皇殿搬到中軸線上,會不會有這樣一種記載,說壽皇殿建築群改造與人的造像有什麼關係,如果有的話,它會記在哪呢?
碑亭秘密:是否有記載建造內容?
那麼乾隆皇帝究竟知不知道,曾經在他的腳下有一尊體態雍容面帶微笑的坐像呢?如果這是刻意建造的,依照古代建築的習慣,一定會有相關的碑文記載流傳下來。可是從乾隆皇帝建成這個碑亭以來,很少有人真正目睹過碑文的全貌。
壽皇殿兩側各有一座碑亭。2003年下半年正好對壽皇殿兩側碑亭進行維修,張富強仔細的閱讀和分析碑亭裡的碑文,並做了記錄。發現碑文只記述了建壽皇殿的目的和意義,並沒有涉及任何關於將壽皇殿做成人形圖像的內容。
實際上,古建築中也有按照人的意願實現建築格局的,比如頤和園的前身是清逸園,清逸園在萬壽山的東部的山頂上,也就是現在景福閣的那個位置上,原來宗教建築叫曇花閣,乾隆那個時候就是建曇花閣供佛,這個曇花閣的平面是一朵六瓣的花的形狀,那時候明確講是仿造的。
夔中羽為了證實自己的看法,曾經寫信給溥傑先生和他的親屬,詢問景山建築是否與人像有關的事,回信結果是他們這些親屬當時在清宮中,沒有議論過這樣的事。這說明整個清朝對景山是否有這張像是不清楚的,那是不是造像的人有意把這張圖紙故意隱藏呢?可惜的是,這樣的依據一直沒找到。
對於景山人像是不是古人有意為之,不少專家學者也提出了看法,並且到景山公園實地考察。羅哲文先生是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組組長,從事中國古典園林建築藝術 60餘年。他認為,現在關鍵是古人當初設計或改建景山園林時,是不是有意識地把它做成一個人像。目前仍找不到原始設計圖紙,從許多文獻上也查不到,羅老說這就是謎之所在。@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