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25日訊】奧運金牌的煉成,固然要靠中國運動員的心血、汗水和智慧。但筆者認爲,更深沈的原因,是與中國國家背後的強力支援分不開的。
中國自從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嘗到甜頭以後,奪取更多的奧運金牌就開始成爲中國人心頭糾纏不去的一種情結。正是在這樣一種背景和心態下,“奧運戰略”應運而出。所謂“奧運戰略”,說穿了就是國家體育運動的所有資源圍繞著奧運會的金牌專案進行配置,其實質就是“金牌戰略”。在這樣一種戰略的指導下,許多運動員從娃娃開始(如跳水、體操等專案)就接受國有體制下的集中和封閉訓練,國家給運動員們提供一流的教練、一流的訓練場地和一流的訓練器材,運動員幾乎所有的訓練費用都被國家包攬。中央和一些地方政府爲了實施“奧運戰略”,是不惜人力、物力、財力。比如,湖南省爲了確保其具有優勢的羽毛球專案能夠在雅典奧運會上奪取更多的金牌,竟耗費鉅資在湖南益陽市修建了一座完全模仿雅典奧運會風格的羽毛球比賽場館,以備運動員進行適應性訓練之用。大家都知道湖南還是一個比較落後的農業大省,許多農村的小孩還在不能遮風擋雨的教室裏讀書。用如此高昂的成本得到的奧運金牌,對中國這樣一個經濟尚不發達的國家來說,是不是太沈重了些?
市場經濟的“無形之手”可以使資源得到優化配置,使錢花在該花的、有效率的地方。但國家強力干預這只“有形之手”,卻在進行著資源的不合理、甚至是畸形配置。這種資源的畸形配置所導致一個國家奧運金牌數的增加,並不能說明什麽。奧運金牌並不能使一個國家更文明、更民主、也更團結和強大。1936年柏林奧運會,德國取得了金牌數第一的佳績,但這並沒有影響德國走向法西斯,且在三年之後向世界發動了野蠻的侵略戰爭;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前蘇聯擊敗美國而越據金牌榜的首位,但這一佳績同樣沒能阻止三年之後蘇聯帝國的分崩離析。歷史的經驗已反復證明,奧運金牌數的多寡與一個國家的興盛榮辱,並不存在著正相關。
如果說國家是一台機器,那麽中國運動員就是這台機器製造出來的産品,而使這台機器能夠運轉,靠的是納稅人的血汗。當運動員在奧運會上拿到金牌之後,國家除了給他們很高的榮譽獎勵之外(在“注意力經濟”時代,這種榮譽足可以給運動員帶來豐厚的廣告等商業收入,但這種收入筆者認爲正當、且無可厚非),還要給他們鉅額的金錢獎勵,這金錢當然又是出自納稅人。中國自1984年參加奧運會以來,運動員的獎金標準是水漲船高,本屆的獎金標準是:金牌20萬人民幣、銀牌12萬人民幣、銅牌8萬人民幣。其實,運動員最後拿到的獎金還遠不只這個數,以本屆奧運會男子10米雙人跳臺金牌得主田亮爲例,其獲得的政府獎金高達70萬元–國家獎勵20萬,陝西省政府獎勵25萬,陝西省體育局獎勵25萬(見《華商報》2004年8月16日,記者田京波)。另外,在此次雅典奧運會上爲中國奪得首金的杜麗,除可獲得中國國家體育總局20萬人民幣的獎金外,山東省人民政府還獎給她25萬人民幣。這種鉅額的獎勵顯然是有損公平和正義原則的,每一個納稅人都有資格對此提出質疑。
而據林思雲先生提供的日本本屆奧運會的獎金標準是:金牌300萬日元、銀牌200萬日元、銅牌100萬日元。日本一般人的年收入在400萬日元以上,因此300萬日元的金牌獎金,還不到普通人一年的工資,只是象徵性的獎勵。而20萬人民幣的獎金,對於中國一般老百姓來說已是一筆很大的財富了。何況,日本的GDP是中國的5倍,這就更不可同“日”而語了。另外,日本和歐美很多國家運動員的訓練都是私人掏錢租場地、私人掏錢聘請教練。參加奧運會的食宿和交通等費用,也都是由運動員個人自理,而不可能由納稅人來負擔。他們參加奧運會,有些完全是出於對某項體育運動的個人愛好,當然有些也是爲了商業目的,就是通過體育比賽獲得更好的成績來使自己更加成名,以提高自己商業比賽的出場費和自身作爲形象代理的廣告價值。總之,這些西方國家的運動員不僅不能大把大把地花和拿納稅人的錢,而且還會爲國家納稅,典型的如美國籃球運動員喬丹。
從最近幾屆的奧運會來看,中國的金牌數無疑排到了世界前列,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國民的身體素質就排到了世界前列。當中國運動員奪取金牌的消息令人欣喜從奧運會場不斷傳來的時候,媒體不斷傳來的有關愛滋村、癌症村和肝炎村的報道同樣令人心悸。就在本屆奧運會開幕的前幾天,CCTV的《新聞調查》欄目披露了這樣一件駭人聽聞的事情:坐落于淮河最大的支流–沙潁河畔的河南省沈丘縣周營鄉黃孟營村成了癌症村,原因是村民飲用了被工業廢水污染的井水。其實,只要村民花上60萬元打上一口幾百米深的水井,就可以避免癌症的侵擾。但60萬元對中國普通農民而言,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但政府到哪去了?奧運金牌比受癌症之苦的老百姓的生命更重要嗎?老百姓飲用水的水源受到污染,本身就是政府的失職。這些天,每當我看著電視裏奪得金牌的中國運動員臉上那燦爛的笑容和胸前那閃閃發光的金牌時,我的心無論如何明亮不起來。我在想,那些被癌症的陰影所籠罩的農民兄弟們,奧運金牌於他們又有何意義呢?
完稿於2004年8月20日清晨
源自《議報》160期(//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