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21日訊】(亞洲時報焱樺8月21日報導)在中國,交通一向是官員腐敗的“高危”行業。新的高速公路發展計劃即將出爐,被指有可能引發第二波交通腐敗潮。其中,中國交通部欲收購各地的“外判”收費高速公路的建議,更是具有相當高的爭議性。
據最近一期的《財經時報》報道,為緩解當前公路、鐵路方面的運力矛盾,中國正在擬建龐大的高速公路發展計劃。這項計劃將決定中國未來較長一個時期民用經濟交通幹線的建設和發展方向。
報道稱,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舉辦的一個相關產業論壇上透露,這一佈局方案將交由國家發改委召開會議進行部門級審查,然後送交中國國務院進行審議批准。
報道還稱,《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主要起草人、交通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李興華在接受時透露,中國政府可實行燃油稅和車輛購置稅及維修稅、輪胎稅等稅收,建立公路建設和養護基金,各地可採取多種方式靈活融資。
有關專家提議,為了加強對高速公路的統一管理和優化高速公路的資源配置,政府應逐步對收費高速公路實行收購,清還建設欠賬;對民間、外資建設的商業高速公路進行談判等,逐漸將路權收歸國有,免費提供給消費者。
在中國,“交通腐敗”一直是腐敗問題的一個熱點。1997年以來,已有新疆、貴州、四川、廣東、廣西、湖南、河南以及這次出問題的江蘇、安徽等九個省份的交通廳長“落馬”, 河南更創下三任交通廳長“前腐後繼”的犯罪紀錄,情況令人憂慮。
交通系統之所以問題多多,缺乏監管機制是容易腐敗產生的原因之一。中國現行的交通投資體制是在交通系統內部封閉運行,一切規費資金由交通部門自行徵收使用,外邊無從監管。
另外,中國交通系統對外融資實行統貸統還,獨立設置專案法人,這個政策被指讓地方交通官員享有過大權力。再加上,在涉及龐大金額的交通項目中,招、投標市場都不受制衡,透明度低,交通官員享有絕對權力。交通廳既是投資者,又是管理者;既當發包商,又當承包商。這些制度上的漏洞,可以說是觸發第一波交通腐敗潮的制度性原因。
在一連串的交通廳長落馬後,當局已經相當重視,對第一波的交通腐敗——體制問題對症下藥,提出一系列應對措施。然而,現在新的高速公路發展計劃,政府要收購收費高速公路就會涉及到收購費用,其中有可能容易滋生腐敗的土壤。
而實際的情況是,目前地方公路建設普遍以民資為主。由於不少地方政府無錢修建公路,一般採取把公路工程承包給發展商,與之簽立合同,以一定年限內的過路費做投資回報。然而,這種方式卻存在不少問題。譬如,公路亂收費問題。一些地方設置非法收費站,以圖為當地政府創收。
而新規劃就是想通過政府逐步收購收費高速公路,直接從駕駛者上牌以及拿證徵收養路費,以解決亂收費問題。政府收購收費高速公路必將涉及到收購費用問題,必涉及到一些賠償,這就給交通腐敗再次提供了空間。如果政府對此沒有相應對策,交通體系就有可能出現第二波腐敗暗潮。
對此,李興華坦承道,中國整個公路交通領域,無論是建設還是規劃管理,都面臨很多的矛盾和問題,有很多問題目前甚至連研究的方法都不具備。如何建立穩定、持續的公路建設投資,平衡交通需求,提升道路安全,應對與能源、土地等可持續發展的矛盾,將是中國未來公路發展的重要挑戰。(//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