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勤勞不致富?

人氣 8
標籤:

【大紀元8月21日訊】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經濟學教授陳志武將25國的人均GDP與其就業者的平均工作時間放在一起比較,發現人均GDP與勤勞(如果一工作時間長短看作勤勞的指標)是嚴格成反比的:越勤勞的國家反而越窮。這其中,是制度起了更重要的決定性作用。陳教授認為,中國是以「勤勞」對沖制度成本,當一國制度機制不利於市場交易時,其公民不僅必須更勤奮地工作,而且只能得到更低的收入。

據新財富報道,陳志武教授撰文探討中國人為何勤勞卻不富有。制度經濟學認為,制度資本或制度成本對經濟發展的決定作用。如果一國的制度有利於交易市場的容量最大化、有利於經濟的深化,那麼我們就說該國具有高的制度資本。不利於市場交易的制度,則使交易的成本變高,這種成本通常被稱為「制度成本」。

但是中國經濟的發展與今天中國的市場制度環境與法治水平似乎並不符合制度經濟學的理論,因為中國的法治與產權保護還相當欠缺,與真正的市場制度結構還相距甚遠,可是這些年GDP卻以年均超過9%的速度在增長,這是怎麼回事?

陳教授說,其原因在於眾多廉價勞動力的勤奮工作,可以在經濟增長初期彌補制度資本的不足。進一步說,促使經濟增長的資本包括自然實物資本、人力資本和制度資本。即使一國的制度資本欠缺,但如果人力資本或自然資源出奇地豐富,那麼這兩種資本可在一定範圍內彌補制度資本的不足。

陳教授舉了一個形象的例子來說明這個道理。假如鄭州市要蓋一棟仿古建築,需要從江西景德鎮購買1000萬噸泥土,以燒出傳統的青磚青瓦。這些泥土每噸售價為100元,共10億元。由於沒有可靠的正式司法的保證,雙方都不相信書面銷售合約,因此景德鎮賣方在沒有收到付款之前不肯發貨,而鄭州建築公司又聲明在沒有收到貨之前決不放款。為了減小風險,一個辦法是把這筆「大交易」分成100份「小交易」,每次運10萬噸泥土,等兩天將泥土運到鄭州之後,鄭州公司立即付給景德鎮賣方1000萬元。這樣,即使哪一次鄭州方不能付款,賣方最多損失掉1000萬元,而不是整個交易的10億元。

但問題是,完成全部100分「小交易」需要200天。相比之下,如果正式司法能夠非常可靠地處理合約糾紛,那麼雙方就能以交易合約為準,簽約即可發貨,整個交易可在兩天裡完成,而不是要等200天。

這樣一來,首先鄭州的工程被拖後了200天,也就是說,人們單位時間創造的價值在整體上就變得很低。再者,正是由於中國勞動力成本低,而且勞動力數量多,原本兩天可以完成的交易拖延至200天也許還能接受,而在勞動力成本高的國家顯然不可行。最後,正因為制度資本的欠缺才使人們單位時間的產出(生產率)不可能高,每天能創造的價值低,反過來又使人們的收入不可能高,迫使勞動收入只能很低。因此,制度成本的最終表現形式是人們的低收入水平。

由於制度機制不利於市場交易,人們相當一部分勤勞是為了對沖制度成本,是「無用功」。眾多廉價勞動力的勤奮工作彌補制度資本的不足,這就是中國經濟近二十幾年高速增長的重要原因。

陳教授指出,在經濟增長初期勞動力優勢可以彌補、對沖高的制度成本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但是當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如果沒有可靠的產權 與合約權益保護制度,人們就無法預期從事市場交易、從事投資的結果,也不知道從交易、投資中獲得的利益能否屬於自己。而經營、交易結果的不確定性將迫使人 們停止交易、不願作出投資,即使他們想進行市場交易,交易成本也可能高得令人望而卻步。於是市場發展會停滯不前,經濟增長無法持續。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張俊雄:黨員直選黨主席回歸黨內民主傳統
再傳中國旅客脫團 觀光局:全面檢討流程
韋露田:香港  9.12——民主與專制的抉擇
劉曉波:無視農民權利乃萬惡之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