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20日訊】1984年7月29日,一位叫許海峰的中國人,在洛杉磯普拉多射擊場擊發的最後一槍,以總成績566環獲該屆奧運會的首枚金牌,這是中國獲得的第一枚奧運會金牌。許海峰也許沒有想到,他這一槍也同時打開了一個陷阱——奧運金牌的陷阱。
隨著許海峰的這一槍,中國沸騰了。儘管那時中國還沒有電視直播,報紙和電臺傳播著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許海峰捅破了一層叫‘東亞病夫’的紙,國際奧會主席薩馬蘭奇親自爲他頒獎”,“一個積弱百年的大國,經歷了生死涅槃之後,這個東方巨人在1984年的洛杉磯宣佈了自己的醒來。”從此體育一下成爲中國人實現“強國夢”的象徵。
100多年來,中國飽受外國列強的侵略和蹂躪,在中國人內心激起一種強烈的“強國夢”。1949年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宣佈“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曾經把我們的“強國夢”點燃到最高潮。1950年代,中國出現了一場史無前例的經濟強國運動,“大煉鋼鐵”、“超英趕美”、“跑步進入共産主義”等激動人心的口號,曾讓多少人相信我們的強國夢明天就會實現。但違反自然規律的蠻幹,不久就引來“自然災害”的惡夢,破滅了那場短暫的經濟強國夢。
1960年代開始,中國人又把強國夢寄託到軍事上。和經濟強國夢的失敗不同,這次中國政府沒有讓中國人失望。在“勒緊褲帶造原子彈”的軍事最優先政策下,中國的軍事強國努力取得了重大突破。1964年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氫彈爆炸成功,1970年人造衛星上天,這些都曾讓無數中國人激動得熱淚橫流。到1970年代,中國擁有了可與美蘇超級大國抗衡的世界第三位軍事力量,中國軍人的士氣也達到歷史最高潮。一時間中國人確實感到難以言表的自豪感和揚眉吐氣,深信中國已經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了。
原子彈爆炸、衛星上天給中國人帶來的自豪感,遠遠不是奧運會金牌可比的。但就在我們享受那種強烈自豪感的同時,人們吃驚地發現:我們碗裏的肉沒了。此時中國人終於明白“勒緊褲帶”造出來的原子彈其代價有多大,軍事強國的強國夢實在太沈重,中國人開始厭倦了。
進入1980年代後,鄧小平提出裁減軍隊和軍費,集中精力搞經濟建設的倡議,得到人們熱情的擁護,人們已經沒有興趣與美蘇進行原子彈、導彈的競爭了。這次中國政府吸取以前搞“經濟大躍進”失敗的教訓,提出一個比較切合實際的“四個現代化”經濟強國夢,到2000年達到小康水平,到2050年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不過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這個“四個現代化”的強國夢太漫長,如果在這漫長的期間內沒有一些讓我們感到自豪興奮的東西的話,很多性急的人會感到鬱悶焦躁。
就在此時,隨著許海峰的一聲槍響,中國人發現一個可以很快實現的新強國夢:體育強國夢。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中國隊奪得15枚金牌,排名第四,這個金牌的名次使我們找到了可以産生自豪感和暢快心情的那種東西。從此,奧運金牌的數量和名次,成爲中國人新的強國夢的寄託。
這次中國政府又沒有讓中國人失望,中國隊的奧運會金牌數量逐年上升,2000年悉尼奧運會獲得創紀錄的28枚金牌,排名世界第三,比第二位的俄國僅少4枚,中國儼然成爲世界第三位的體育大國。奧運會場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此起彼伏奏響的國歌,讓中國人感到強國之夢已經離我們不遠。
歷史有時總要和人們開玩笑,1960年代到1970年代的軍事強國夢,把中國軍事引上一條畸形發展的歧途;而1980年代燃起的體育強國夢,又把中國體育引入一條畸形發展的歧途,在不知不覺中,中國正在陷入一個奧運金牌的陷阱。
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以前,國家体委只是一個不太受重視的窮單位,運動員和教練員的待遇也不高。那時的體育界還沒有擺脫毛澤東時代“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體育思想,國家体委的辦體育宗旨是提高人民的身體素質,即毛澤東說的“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而許海峰的那一聲槍響,使國家体委的辦體育宗旨,一下子從大衆體育猛然轉移到了競技體育。此後中國政府提高了運動員和教練員待遇,改善了運動員的訓練設備和體育設施,不過那時的提高程度還是有限的。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中國隊辜負了人們的厚望,僅獲得5枚金牌,被後人稱爲“兵敗漢城”。
“兵敗漢城”讓中國政府明白了奪金牌的難度:奧運金牌有很大的偶然性,單靠少量明星運動員是很危險的,必須要搞人海戰術,用“東方不亮西方亮”來確保奧運金牌的數量。此後中國政府大幅度提高了體育經費,並提出一個以爭奪奧運金牌爲目標的體育發展計劃——《奧運爭光計劃綱要》。
《奧運爭光計劃綱要》提出,建立一支人數多達17000人左右的以爭奪奧運金牌爲目標的專業運動員隊伍,專職教練員人數也要達到4900人。該計劃還提出了具體的奮鬥目標:在2000年第27屆奧運會上,取得金牌名次在第二集團的領先地位,縮小與第一集團的差距,達成具有80個以上獎牌的爭奪實力。
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中國隊獲得28枚金牌,獎牌總數爲59枚,基本達到了《奧運爭光計劃綱要》提出的要求。面對中國老百姓的金牌期待,中國隊交了一份讓他們滿意的答卷。一時間大家沈浸在振奮的喜悅之中,中國在體育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證明中國已經成爲世界的“體育一等國”,中國人的強國夢已經在體育這個領域提前實現了。這次雅典奧運會顯示出來的人們對金牌的渴望和期待,可以說中國人對奧運金牌已經達到“崇拜”的地步。
就在人們爲中國奧運健兒的金牌自豪振奮的時候,他們也許不知道,一枚奧運金牌的成本代價有多大。中國爲爭奪奧運金牌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中國用於備戰奧運會和體育方面的投資是多少?中國官員對此都是諱莫如深,只是聽到體育界的人這樣講:“我們的費用是逐年增加的,我們的費用是得到保證的”。
儘管如此,從各種渠道還是透露出一些資訊。據國家射擊隊介紹,他們練習所使用的槍支、彈藥、飛碟均從國外進口,可以想象射擊隊每天訓練的日常消耗不會是一個小數目;據國家羽毛球隊介紹,他們每年出國參加外事比賽的費用達六、七百萬元。中國各種運動隊每年都要出國參加大量的外事比賽,那麽整個中國隊的外事比賽費用每年應該在億元以上。
國家體操隊教練錢奎說:從2001到2003年,國家體操隊每年的費用爲2000萬元,這只是體操隊的訓練費用,並不包括運動場館的建設費用。這樣國家體操隊備戰奧運4年,訓練費用就要花去8000萬元。如果體操隊得到三枚金牌,一枚金牌的成本是2700萬元;如果只得到一枚金牌,一枚金牌的成本就是8000萬元。
這只是最簡單地計算奧運金牌的訓練成本,沒有把運動員早期培養的費用計算在內,實際上一枚金牌所花費的費用遠遠高於這個數位。我國主要是以“少年體校”的方式來培養運動員的,培養一個運動員大約需要花費七、八年的時間,所有的費用都由國家負擔。現在中國各地少年體校的在校生約有20萬人,如果每人每年花費的培訓費用爲2萬元的話,那麽20萬人一年就要花費40億元。
體育總局科研所的研究員李力研透露了這樣一個數位:1988年漢城奧運會時,體育總局事業費每年10億元;1992年巴賽隆納奧運會時,體育總局事業費漲到每年30億元;2000年悉尼奧運會,體育總局事業費又漲到每年50億元。按這個資料計算,雅典奧運會備戰4年,中國就要花費200億元。如果這次中國隊獲得30枚金牌,那麽每枚金牌的成本就差不多是7億元,真可謂世界上最昂貴的金牌。
據報道,俄國爲了備戰雅典奧運會,2004年的體育經費增加了三倍達到33億盧布,合計人民幣約4億元,而以前俄國的體育經費每年只相當於1億多人民幣,俄國備戰雅典奧運會4年的體育開支不超過8億人民幣。俄國這次奪得30枚以上的金牌應該沒有問題,這樣俄國每枚金牌的成本差不多是2500萬人民幣,而中國則是7億人民幣。中國奪得一枚奧運金牌的成本爲俄國的28倍。
爲什麽中國的奧運金牌如此昂貴?原來中國又掉進了奧運金牌的另一個陷阱,就是奧運會的比賽專案是根據歐美人的身材特點來設置的。歐美人身材普遍高大,力量和速度是他們的強項;亞太人身材普遍矮小,靈巧和技術是我們的強項。奧運之王的田徑比賽專案,是根據歐美人的身材特點制定的,基本都是跑、投等速度和力量的競技,這就使身材相對矮小的中國人很難與身材高大的歐美人抗衡,因此奪牌的成本就很高。
如果田徑設置一些靈巧型比賽專案,比如爬杆(以前曾是奧運專案,後被取消)、跳繩、秋千、武術等,歐美人的身體比較笨重,必難於取勝。所以中國應該聯合印度、印尼、日本等亞洲人口大國,向奧運會提出修改比賽專案,多設置一些有利於亞洲人種的比賽專案。亞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60%以上,可是亞洲的奧運金牌數卻遠遠落在歐美後面,這是一件不正常的事。真的是因爲亞洲人是病夫嗎?我看奧運比賽專案設置的不公平,是造成亞洲奧運金牌偏少的主要原因。
然而中國體委的對策卻是“削足適履”,不積極向奧會抗爭專案,而是削自己的腳來硬穿奧運會這雙鞋,自然使得中國奧運金牌的成本異常昂貴。前一段時間傳聞2008年北京奧運會要增加武術專案,現在似乎是沒戲了,好像中國方面也沒有特別抗爭。
還有更不可思議的事,中國體委又提出了一個“119工程”,就是在田徑、游泳、水上等119個枚金牌的奧運亮點專案上重點投入,與歐美國家展開“高端體育”的全面競爭。原來體委的官員聽到了老百姓的一些議論:“世界影響大的、群衆喜歡看的專案(田徑、足球等)沒贏,大家不感興趣的東西拿了一堆獎牌。”119工程的出籠,就是爲了滿足老百姓的“要求”,提高金牌的含金量,改變中國在田徑、游泳、水上等含金量高的專案上亮點太少的被動局面,塑造一個真正一流體育強國的形象。
可是“119工程”挑戰的正是中國人的體格最不合適的比賽專案,中國人的先天體格差距注定了“119工程”必然失敗。至今爲此,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在“119專案”上很少拿到金牌,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而中國體委還在向這個違反自然規律的不現實工程裏,大把大把地投錢,他們說:“不追求金牌的體育就是失敗的體育,我們對於金牌的追求是不計成本的。”
真是“不追求金牌的體育就是失敗的體育”嗎?前國家体委主任伍紹祖退任後回到他的湖南老家,在家鄉說了這樣一番感歎的話:“我當政最大的遺憾是人民的體質改善得還不夠快,日本人的體質提高得比我們快,二戰後他們的平均身高增加了12釐米,而我們還不到4釐米。我這個1.68米的個頭,回到家鄉居然算是個大個子,太不像話了。”搞體育出身的伍紹祖的這番話,應該讓“金牌第一”的國家体委當政者,有一點反思和清醒。我們的體育,已經忘記增強大衆體質的本來宗旨,變成一部爭奪奧運金牌的機器。
一般人很難體會“億元”單位的金錢是一筆多大的財富,因此這裏用對比的方式來幫助大家理解中國體育的花費有多大。去年中國“神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航太辦主任謝名苞說:“中國載人航太工程已經開展10多年,使用資金約爲180億元人民幣。”而10多年來,中國用於體育的經費超過了360億元,足夠搞兩個載人飛船的專案。我們也許該問:是奧運金牌的含金量大,還是神舟飛船的含金量大?
近年來中國向俄國購買了不少先進武器,比如排水量8000噸“現代級”導彈驅逐艦(每艘價格4億美元),“基洛級”常規動力潛艇(每艘價格9000萬美元),Su-27先進戰鬥機(每架價格3500萬美元)……。對比一下,中國爲準備雅典奧運會,4年間花費200億人民幣,約合25億美元,這筆經費可以購買6艘導彈驅逐艦,27艘潛艇,70架先進戰鬥機。200億元已足夠組建一隻現代化的艦隊了,可以說備戰雅典奧運花的錢讓我們失去一隻現代化的艦隊。
1999年8月31日,一群人聚集在頤和園東宮門,慶祝頤和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建設部副部長趙寶江講話說:“頤和園是世界文化遺産,是中國的驕傲……。”可是這個讓中國驕傲的頤和園,卻是挪用海軍軍費建成的,它的建設讓中國失去了一隻也曾經是中國驕傲的北洋艦隊,更給中國帶來喪權辱國的割地賠款。今天當我們批評滿清政府挪用軍費造花園的時候,是不是也應該想到,我們現在也在變相地挪用軍費去打造奧運金牌。是爲國爭光的奧運金牌重要,還是保家衛國的軍艦戰機重要?
去年聯合國官員托馬舍夫斯基考察了中國的教育狀況後,批評中國政府對教育不夠重視,其實每個中國人都能切身體會到中國教育現狀的危機。我們的官員們一提到辦教育,就會面露愁容地說:地方政府資金難,沒有錢啊。地方政府真的沒有錢嗎?
最近在《陝西日報》上看到一篇題爲“省體育事業成果豐碩”的報道,文中說:“借西部大開發及四城會的東風,我省擴建、改建了一批體育場館,全省各級政府共投資近20億元,擴大體育用地6000餘畝,其中省體育場等設施建設達到亞洲一流。”陝西是中國的貧困省,陝西是全國失學兒童比較嚴重的地區,而陝西省卻在沒有錢修建小學的同時,花20億元來修建亞洲一流的體育場館。可見在我們的官員心中,“教育工程”的份量,和“奧運工程”比起來,實在是太輕了。
爲了使中國貧困地區的失學兒童上學,海內外的華人發起了“希望工程”捐款活動,幫助貧困地區修建“希望小學”。爲失學兒童修建一所希望小學的費用不過20萬元左右,而奪取一枚奧運金牌的成本則要7億元,用這筆錢可建造3500所希望小學。如果按每所小學100人計算,建造3500所希望小學,就能挽救35萬兒童避免成爲文盲。打個不恰當比方:中國隊每拿一枚奧運金牌,就要付出35萬兒童失去受教育機會的代價。如果把備戰雅典奧運會的200億元用來辦教育,能夠修建10萬所希望小學,可以讓1000萬失學兒童上學讀書。假如你坐在領導人的位置上支配這200億元,你是選擇奪取30枚奧運金牌,還是選擇讓1000萬失學兒童上學讀書呢?
2000年悉尼奧運會,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投資3.2億美元,用於體育場館建設和城市改造。希臘是50年來承辦奧運會的最小國家,但希臘是奧運會的故鄉,希臘政府爲了辦好這屆奧運會,提出了33億美元的預算,爲悉尼奧運會投資的10倍以上。由於希臘的計劃過於宏偉龐大,在實際修建過程中不斷超支,現在已超過70億美元,據預測雅典奧運會的最終花費可能高達120億美元,這筆開銷將使希臘人20年喘不過氣。不過好在希臘已從歐盟獲得了經費補助。
中國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之後,中國的氣魄更大,北京奧運會的投資預算額爲350億美元,是奧運史上破紀錄的最大規模投資,可見中國人對奧運會和奧運金牌已經達到如癡如醉的地步了。但我們也應該知道這樣一個常識:把中國比作一個金字塔的話,科技、教育、國防就是金字塔的基底,而競技體育則是修建在基底之上的金字塔頂尖。奧運的狂熱正使我們作出非理智的行動,我們正在抽取金字塔基底的磚瓦,去修造它的頂尖。這樣持續下去的話,中國這座金字塔總有一天要失去平衡而崩塌。
好在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開始對奢華的北京奧運工程做重大的修改。位於北京市北辰東路的2008年奧運會主會場——國家體育場,是瑞士建築師赫爾佐格設計的鳥巢形超現代建築。這個“鳥巢”體育場的造價高達35億元,有一個可開啓的屋頂,能容納10萬觀衆。現在“鳥巢”體育場的修建已經停工,它正在修改設計方案,去掉可開啓的屋頂,以減少造價。2004年7月27日,北京市市長王岐山傳達了上級“節儉辦奧運”的精神,他說:在籌辦2008年奧運會過程中,北京奧組委及其他相關部門必須牢固樹立“節儉辦奧運”的觀念,盡最大努力降低工程造價。
曾幾何時,要辦一屆“盛況空前”的北京奧運這種大操大辦的宣傳銷聲匿迹,“節儉辦奧運”悄悄成爲北京奧運的主旋律,大概中國政府領導人察覺到中國的國力已越來越承受不起傾盡資源發展“金牌體育”的重荷。有人甚至提出在2008年北京奧運之後,取消國家體育總局等龐大體育機構,學習西方國家的辦體育方法,國家只負責大衆體育,把競技體育交給民間去辦。
在另一方面,中國老百姓對奧運金牌的要求“水漲船高”,也把中國體育推進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人們對奧運金牌的期待越來越高,不僅要求奧運金牌的數量一屆比一屆多,而且希望獲得更多田徑、游泳等含金量高的金牌,這就給中國體委一個很大的社會壓力。爲了滿足老百姓“水漲船高”的要求,體委不得不進一步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以保證向老百姓交一份“滿意”的答卷。爲了確保2008年北京奧運奪金牌的數量和質量,體委將擴大國家隊的編制,增設國家二隊,把目前1300多人的國家隊擴大到3000人以上。但在擴大體育隊伍的背後,又會帶來多少成本開支的增加呢?
在各種媒體的轟轟烈烈宣傳下,奧運金牌的競爭已經上升到國家榮辱的競爭,記者們正在編織奧運金牌讓中國贏得了世界的尊重的神話。可是他們偏偏忘了交待一件重要的事情:體育只代表一個國家文明進步的一個側面,而並非全部。前蘇聯、前東德的奧運金牌數都大大超過西方國家,可是前蘇聯、前東德非但沒有贏得世界的尊重,反而自己土崩瓦解了。這個前車之鑒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麽呢?
一個國家贏得世界的尊重要靠綜合國力,而綜合國力的提升要靠“科教興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點燃“奧運金牌”這股虛火,難道不是丟了西瓜撿芝麻嗎?我們固然盼望奪得更多的奧運金牌,但我們也應該明白:奧運金牌承受不起我們所有的強國夢。
現在奧運金牌已經變成一個汲取國家金錢財富的陷阱,它讓我們陷得越來越深而又難於自拔。我們應該回想一下40年前軍事強國夢的教訓。40年後的今天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原子彈是我們需要的,但它不是我們的全部,我們不能爲它付出太多。然而在40年前的當時,如果有人提議“我們不要爲造原子彈付出太多”,會有幾個人能聽得進去呢?
今天我們又面臨著同樣的情況。在人們對奧運金牌歡呼雀躍的時候,如果有人說:“奧運金牌是我們需要的,但是它不是我們的全部,我們不能爲它付出太多”,又會有幾個人能聽進去呢?也許20年後,等我們舔著奧運金牌強國夢給我們帶來的創痛時,人們才會明白:今天的我們多麽幼稚。
新海川
──轉自《新世紀》(//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