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仁全:楊建利回國與袁紅冰出國

曾仁全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8月17日訊】兩年多前,楊建利博士爲了信念,爲了傳播真理,勇敢地闖關回國,從而失去了自由。今天,袁紅冰教授也是爲了一個信念,爲了真理,他離開了自己的國家,相同的人生道路,相同的追求,都遇到一個難題:國門深似海呵。

筆者曾以《責任重於泰山》寫了楊建利博士的回國運動(發於《議報》第143期),現在,袁紅冰教授借出國“考察”的機會,義無返顧地在澳大利亞尋求到美國的政治避難,從而給了中共當局一個極大的難堪。

中國地大物博,什麽都有,就是少有叛徒,這個龐大的帝國裏,盛産鄉願、老好人,體制內的人習慣了聽黨的話、聽毛主席的話、聽鄧小平的話、聽江澤民的話,黨叫幹啥就幹啥,人人都是兩副面孔,他們從來沒有相信過什麽,因此也不會背叛什麽。袁紅冰也是“體制內”的人,共產黨給了他很多的頭衙和榮譽——貴州法學院的院長,教授,貴州省教學名師,等等,按照中國人習慣說法,他應該“知足常樂”,在這個濁流滾滾的環境中如魚得水,“大展才華”。和身邊的教授、院士們一樣同流合污,多貪一點,多占一點,吃喝嫖賭樣樣齊全,拿著七拼八湊的教材到課堂上神侃一通,講上幾個觀點,或是圍繞“三個代表”的中心思想在刊物上撰寫幾篇論文,就是財源滾滾來,但是,袁紅冰有他獨立的人格,有一顆憂國憂民的情節,在髒水池裏出污泥而不染。

徐志摩說,是人沒有不想飛的。中國人一直向往自由,追求民主與人權,自由是不滅的火焰,多少仁義志仕前仆後繼,但都遍體粼傷的失敗了。楊建利已得到了自由,生活在自由、平等的國家,但他想著還有十三億沒有得到自由的同胞,於是,毅然的闖關回國,袁紅冰沒有自由,更沒有表達自由思想的地方,他用心血寫的四部書籍一直是歷史的沈寂,他沒有別的路可走,他只有選擇反叛,選擇出走,他壓抑的太久太久,他需要“釋放”,這就是中國知識份子的命運。他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我覺得我是一個崇尚自由精神的人,我覺得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短短的幾十年,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選擇自己精神信仰的自由,當一個社會不能滿足人們這個自由需求的時候,這個社會就是反人類的社會。”

袁紅冰就象帕期捷爾納克筆下的日瓦格醫生一樣:一個知識份子在暗夜裏一邊默默地舔著傷口,一邊跌跌撞撞地尋找自己的光明。袁紅冰曾是中囯共產黨黨員,也許,他和衆多的知識份子一樣,在入黨時報著許多美好的幻想,認爲中囯共產黨是代表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是,他的理想被八九年六、四慘案擊的粉碎,他才看清了這個政黨、這個制度的本來面目。並勇敢地占出來反對這個制度,反對這個政黨,組織了北大教工後援團,呼籲共產黨員共同團結起來,對抗北京市委的暴政,在被開除黨籍後,袁紅冰認爲:“我認爲和這樣一個黨組織進行決別,是我的光榮。”

袁紅冰在被從北京“流放”到貴州省後,仍然爲他的理想和追求不屈不撓地奮爭著,即使在被監視、被盯梢的惡劣環境下,仍然堅持寫作,記錄這個制度的罪孽深重,記錄在這個制度下的人民不幸遭遇。他的四部小說雖然還沒有面世,但是,我相信,他的書很快會面世,是時代的最強音,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群衆的心聲,是中國大陸的真文學。

楊建利回國被逮、被判罪,是因爲他尋求真理,說出了自己所信仰的真理,他的《非暴力原則》中的《打破暴力惡性循環》、《非暴力原則與非暴力抗爭運動》;以及《民主與憲政》中的《推介“中華圓和憲政變革論”》、《共產黨統治的合法性與憲政民主運動》、《雕蟲小計不能排除中共統治的合法性危機》等文章就像是一把把利刃,一枚枚子彈,直射中共獨裁者的心臟,他們是害怕楊建利博士將民主的火種、自由的思想觀念帶進了中國大陸這個封鎖的國土,正因爲害怕他,所以才囚禁他。袁紅冰一直是“眠其端、藏其銳”,藏而不露,引而不發,苟且偷生地活在黑暗的角落裏,所以才被當權者忽視。他們都爲信仰、爲自由負出了慘重的代價。

楊建利博士雖然關在監獄裏,沒有自由,但是,他還在想著其他人權活動人仕的安危,想著他們案子的進展,爲一些不公正的審判而痛心疾首,他在《不多餘的話》中寫道:“最近,領導本廠下崗工人爭取自己合法權益的姚福信被判處七年徒刑。聽到這個消息,我痛心疾首。我之所以提到這個案子,是因爲我這次回國的動因之一?o就是實地瞭解他們以及其他失業工人爭取自己合法權益的活動。我爲姚先生、姚先生的家人以及他所代表的無權力者的狀況感到痛心,我爲在我們中國,利益群體之間發生矛盾時,尤其是無權力者個人或群體與政府發生衝突時,常常不能走上良性迴圈式解決道路而疾首。”

楊建利也好,還是袁紅冰也好,他們和千千萬萬憂國憂民的仁聖志士一樣,爲中國大多數人的自由、權利而不屈不撓在奮爭著。真理一定會戰勝邪惡,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的曙光一定會照耀東方這塊黑暗的土地。

2004年8月9日

源自《議報》159期(//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專欄】對台商許文龍說「不」是踐踏規則
曾仁全:做戲無法請個菩薩
【專欄】香港和大陸:公民與臣民的區別
曾仁全:解讀李金華的「審計清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