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一個重要的轉捩點–也談「民工荒」的原因

梁京

標籤:

【大紀元8月17日訊】今年春天以來,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外資企業第一次遇到了招不滿工人的問題。此事一經報導,便令許多人感到驚訝。因為此前人們普遍認為,大陸勞動力市場供過於求的局面還將延續多年。於是,探究“民工荒”發生的原因,一時成為媒體和大陸學界的一個興趣熱點。

8月9日的《21世紀經濟報導》對“民工荒”問題發表了迄今最為深入的專題報導。這篇題目為“珠三角‘民工荒’:這個夏天有點冷”的報導給了我們一些重要的資訊。首先,並非所有的外資工廠都面臨“民工荒”問題。面臨工人不足的是那些工資最低的外資企業。其次,雖然技術工人一直都短缺,但這一次比較突出的是“普通工人”,尤其是普通女工的短缺。關於短缺的原因,這篇報導的作者顯然沒有能力分析,而是強調了當地一些學者的看法。當地學者認為,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並不存在缺少普通民工的問題,言外之意,這個問題有點被誇大了。

不過,在另外一篇題為“國家緊急求解‘民工荒’”的報導中,記者採訪了大陸的一些研究機構和相關學者,就“民工荒”的原因,得到了一些解釋。有學者認為,出現“民工荒”的一個短期原因是大陸政府今年的農村政策,有利農民提高農業收入,許多農民本來就對外出打工的遭遇感到恐懼,就此不出來了。至於長期性質的原因,則是農村勞動力的總量開始減少。

把這兩篇報導的內容綜合起來,我傾向於得出這樣一個看法,中國大陸出口加工企業低廉的勞動價格,開始走出多年停滯甚至下降的格局,而可望進入一個持續上升的階段。對於大陸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來說,這很可能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許多人可能不接受這個判斷,因為事實上還有許多農村勞動力,儘管願意接受比目前外資企業所支付的工資更低的勞動價格,但仍然找不到工作。大陸當局對“民工荒”的反應,也體現了類似的看法。記者披露,大陸當局7月中旬發了一個緊急通知,要求各地政府“進一步清理和取消針對農民跨地區就業和進城務工的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收費”。言下之意是,如果沒有人為的障礙,不應該出現“民工荒”現象。

不錯,中國農村勞動力還遠遠沒有充分就業,而且,在相當長的時間裏,也不可能實現充分就業,那如何來解釋“民工荒”現象呢?我的解釋是,中國大陸農村勞動力中質量比較高的那一部分,出現了短缺。任何國家的勞動力質量都是不均勻的。除了教育之外,還有其他一些因素,如天賦高低,地方和家庭傳統等等,都對勞動力的質量有重要影響。對於高度勞動密集的加工業來說,衡量勞動力質量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就是培訓和管理成本。多年來,國際資本之所以對大陸出口加工業格外青睞,是因為他們發現大陸勞動力稍加培訓,既可以達到很高的生產率。國際資本普遍實行計件工資制,這種血汗工資制度不僅迫使工人之間激烈競爭,而且把培訓成本也轉嫁給工人承擔。

儘管如此,在很長時間內,中國大陸價廉物美的勞動力似乎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報告說,1992年以來,在長達12年的時間裏,珠江三角洲地區農民工的月平均工資只增長了68元,大大低於當地物價和生活費用的變動。這次“民工荒”的出現,說明大陸出口加工業過低的勞動成本終於出現了上升的壓力,我們終於看到了隧道盡頭的一線光明。

如果我關於高質量的農村勞動力出現短缺的判斷是正確的,那麼今後大陸出口加工業的工資就可能以較快的速度上升。因為雇主會發現,小幅度加薪並不能招到質量足夠好的工人,而有經驗的工人也會發現,他們討價還價的地位大大改善了。

出口加工業工資水平上升,對整個大陸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將不是一件壞事。因為大陸勞動密集的加工產品,勞動成本的比例還非常小,工資上升不至影響出口工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由於大陸經濟對出口加工業高度依賴,大陸當局將有壓力,把更多公共資源用於提高農村勞動力的質量。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梁京:大陸是市場經濟嗎?
梁京:「審計風暴」之後的尷尬
梁京:自欺欺人和弄巧成拙
梁京:把思想自由的火炬傳給新一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