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16日訊】〔本報財經中心自由時報記者╱綜合報導〕中國政府採取宏觀調控措施已超過百日,今年又加上嚴重缺電危機,使得包括台商在內的外資人心惶惶。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許勝雄指出,如果中國缺電的問題無法解決,可能造成投資的板塊移動;若因缺電而墊高的成本,高於在台灣生產所增加的人工成本,業者將考慮提高在台灣的生產比重。
供3停4 傳產好慘
許勝雄表示,廈門、珠江三角洲是缺電最嚴重的地方,其中廈門已經將限電規模分為4個等級,A級是供電6天停電1天、B級是供5停2、C級是供4停3、最慘的D級是供3停4。一般來說,D級企業以傳統產業、低產值的產業為主,這類產業在中國缺電問題之下,也是受害最深的一群。
據了解,7月中北京已下令數千工廠關閉一星期,以因應供電吃緊的狀況。
而受到電力不足的影響,蘇州、昆山、杭州、上海、東莞、深圳等台商集中地區,每週都會限電一到二天,最嚴重的杭州市蕭山區,甚至出現「停4供3」的情況,因此多數台商都自行購買發電機,或以調班生產的方式來因應。
根據中國當地媒體報導,缺電最嚴重的省份之一–浙江省,今夏最大用電缺口在430萬千瓦以上,被喻為是一場嚴重的公共危機,為「讓電於民」,今年1至5月,杭州市有 a1289家企業虧損,幾乎佔了全市企業的四分之一。
一家在東莞設廠的台資家電業者則表示,中國國內建設又快又急,工廠又大多在擴充產能,用電量大過供給,缺電問題早已經浮出檯面,該家電業者自家工廠與上游零件供應商,不時都會遭到限電,因應之道就是多買幾台發電機,勉強才能應付所需。
搶發電機 台商自救
在企業柴油發電成本較電力公司發電成本高出約一倍下,台商經營成本已經攀高。
因為缺電,當地發電機價格水漲船高,機電業者也因此受惠,加上現在鋼、鐵、銅等原料漲多跌少,業者也面臨成本高漲的壓力。此外,調班生產意味著必須付更多的加班費,或雇用更多的人應付出貨需求,勞力密集的製造業營運並不輕鬆,但多數廠商均兩手一攤地表示,「頭已經洗了,要撤退不是這麼容易。」
去年在大陸自建廠房的業者,已經將發電設施列為必要設備,而當初未規劃發電設施的廠商,則紛紛搶購發電機因應,此舉不僅引發大陸當地發電機搶購潮,在缺貨嚴重下,不少業者回台搜購,進而造成台灣發電機市場也出現一機難求,更有業者已經轉往印度地區購買發電機。
成本墊高 廠商思遷
而小型傳統製造業的處境就更為艱困。一家鞋帽工廠的負責人表示,在供電不足的時候,更凸顯了不公平競爭的問題,部份當地指標性、高科技產業,通常都不會是被限電的對象;而且值此非常時期,跟政府打好關係以便獲得更多的電,成為業者必修的「功課」。
許勝雄含蓄地指出,如果缺電的問題無法解決,可能造成投資的板塊移動,移向其他沒有缺電的地區。
其他業者也不諱言,如果在精算成本效益之後,若因缺電而墊高的成本高於在台灣生產所增加的人工成本,將考慮提高在台灣的生產比重。
一名在東莞設廠六年的台商就表示,以往一個月休2日,目前當地政府要求一周限電一天下,因此每月影響天數為2日,那兩天就得靠發電機營運,使固定投資成本以及營運成本相對提高。
廠商透露,當地官員原本要求限電時間在周四,後來請當地政府官員吃飯談談後,則改為影響性較小的周日限電,否則周四不開工,浪費人力,周日又要再增加額外的加班費,相當不划算。
限電措施,也已經讓台商明顯感受到產能受限的壓力。
在蘇州的某電子廠商,以往開工的情形是每週7天,每天24小時生產,目前為了配合「讓電」政策,只好週日停產。業者表示,沒有辦法,誰叫廠房是向當地政府租用,只有配合政策。
廠商表示,事實上當地政府對讓電的企業是有選擇性的,例如在台灣上市上櫃的高新產業(高科技 ),以及配合當地政府政策的樣板企業、繳稅大戶等,限電壓力較輕,甚至有業者和當地政府談妥,即使該區限電,該廠房一定是要最後一家限電的廠商。
位於高科技園區的廠商,目前供電情形還算穩定,但業者也擔心,若上游供應商因限電無法順利出貨,勢必衝擊到自己的出貨情形。
業者分析,中國大陸全力發展經濟,用盡各種措施吸引外資到該地設廠,而今要採取限電措施,顯見當地缺電情形之嚴重。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