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提倡青少年道德教育 外媒關注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7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王延年報導)近年來,隨著社會風氣的惡化,大陸青少年犯罪率大幅增長,中央政府將其歸因為教育的疏忽。洛杉磯時報日前發表了題為「青少年道德下滑,中共擔憂, 擬強化教育」的文章,報導了大陸青少年犯罪增長的現象及中共的具體應對措施。民眾普遍認為這些措施未觸及問題的實質,所以不會有真正的效果。

青少年犯罪是社會道德衰落的必然反應

中共建政後發動過多次政治運動,從反右到文革,從六四屠殺到迫害法輪功,每次都打壓一大批敢於講真話的人。中國人得到的直接教訓就是,為了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生存,必須講違心話,長此以往就導致了中國社會整體道德缺失。反應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就是官場多貪污腐敗,商場多偽劣產品,人們變得唯利是圖,互相猜忌。在這樣的大氛圍下,青少年犯罪率增長也就不足為奇。

據洛杉磯時報報導,去年中國青少年犯罪猛增12.7%。去年12月,北京一中學生因討厭被管教而殺死了他母親,隨後竟然若無其事地從死者口袋取走400多圓人民幣(約合50美金)去網吧上網。今年2月,北京一15歲中學女生因一女友和她男朋友調情,用水果刀連刺其女友17下。

政府擬採取措施 加強青少年道德教育

面對青少年道德敗壞,犯罪增加的狀況,政府部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禁映國外影片,管制外來教材,限制手機短信,「淨化」互聯網和出版物等等。

溫家寶2月份在國務院8號文件中,號召家長,教師和政府部門協力合作強化青少年道德教育,這被認為是中共建政55年來關於青少年教育的最重要的文件。

政府有關部門還規定電視節目主持人不得有如下行為:將頭髮染成奇怪的顏色,著奇裝異服,過分暴露,模仿港台口音,露肚臍眼,露胸或穿短裙。

不過黨政官員也意識到口號式的宣傳和空洞的說教對年輕人起不到甚麼大的作用。

共產黨提倡道德教育缺乏感召力

公眾認為,中國社會道德淪喪是中共獨裁政府打擊正義人士及各級官員的負面示範作用引起的,由於中共本身缺乏道德感召力,由其提出加強道德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話。

中共前總書記江澤民提出過「以德治國」,被網民諷刺為「妓女提倡貞節」,「嫖客宣傳節慾」。中共官場盛傳江無才無德,生活糜爛,外形醜陋的國家大劇院就是其為討好某宋姓女歌星而造。其長子江綿恆在學術界無甚建樹,卻火箭式地當上了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同時又以官從商,號稱中國電訊大王。其二子江綿康在沒有軍隊工作經歷的情況下,突然被任命為南京軍區副政委,授少將軍銜。其堂妹江澤惠亦從副教授竄升為中國農科院院長。同時由於江與俄國簽訂邊界協議,承認歷屆不平等條約,殘酷鎮壓民間團體,甚至信仰真,善,忍的法輪功民眾,其提出的三個代表被網民詮釋為「貪污腐敗的代表」,「法西斯群體滅絕罪的代表」和「賣國賊的代表」。

中共各級官員上行下效,貪腐之風越演越烈。雖然有一些高官被懲處,但民眾普遍認為真正的「貪腐大鱷」全在「江家幫」內,他們在歷次反腐運動中毫髮未傷,相反不斷被提拔到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層,說明「反腐」已經成為打擊異己,培植親信的手段,不可能起到實質的作用。

在這樣的情況下,仍然有年輕人加入中共,不過入黨動機既非為了共產主義理想,也不是為了服務人民,而是為了名利。洛杉磯時報援引北京一位名叫吳越(音)的22歲的大學生的話說,「對許多年輕人來講,(入黨)不是為了共產主義,而是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得到提升的機會,獲得高一些的薪水,尤其在政府部門和媒體業更是這樣。」

在這樣的社會現實下,有中共提出通過加強教育解決青少年道德墮落的問題無疑是緣木求魚。

傳統價值的回歸是提升社會道德的希望所在

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提倡仁,義,禮,智,信,培養出的讀書人首先得做到修身持家,然後才能治國濟世,而佛,道兩家的出世文化中熏陶的人們自然也不會看重名利等身外之物。東漢楊震在拒絕同鄉贈賄時說「天知,地知,你知, 我知」,兩千年來一直為士大夫推崇,引作立身為官之楷模。

中共發起的政治運動將傳統文化中的精髓斥為糟粕統統拋棄,而引進的以暴力革命為手段的共產主義運動更是讓人性惡的一面充分膨脹。許多中國問題專家認為,中國社會整體道德淪喪是中共否定傳統的必然結果。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須要回歸中華文化尊天,知命,敬神的傳統,這樣人人都會從內心要求自己做一個守德的人,許多由道德敗壞引發的社會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中共目前對各種信仰團體的打壓,尤其是對追求真,善,忍的法輪功群眾的迫害,與其提倡的道德建設是背道而馳的,因其打壓的正是支撐社會道德的中堅力量,而且其手法是通過謊言欺騙民眾,同時鼓勵和脅迫職能部門用喪失人性的酷刑達到目的,這樣的政治運動客觀上加速了社會道德的敗壞。(//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溫家寶與普京九、十月間將相互出訪
河北一軍機意外墜毀 五人全遇難
中國專家質疑 北京奧運工程盲目崇洋
雅典奧運中國女籃 最後操兵苦練「破韓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