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欖山中石條房
「海欖」是京族群眾對紅樹林的俗稱,大片大片的 紅樹灌木林被叫做「海欖山」。紅樹林四季常青,不怕海水浸泡,漲潮時在潮水中頑強護岸,退潮後在灘地上阻擋風沙。它的表皮裡含有大量「單寧素」,是鞣革工業中必需的原料,因而京家人視它為海裡的「神樹」和「搖錢樹」。傳說這種「神樹」是山神王從十萬大山派來探海觀光的,結果它們樂而忘返,永駐此地,成為京家的「朋友」。
京族人自古以來把海欖山和樹林看作「大家的山」,是公有財產,不准砍伐和入林放牧。因而,如今京族沿海地區就有紅樹林2000公頃。百性都有在自家房屋周圍栽培花木的習慣,冬青、劍麻、牡丹、仙人掌及木瓜、菠蘿、木黃麻樹錯落密佈、蔥翠掩映,像海濱公園,景觀十分迷人。
過去,京族百姓的居室是低矮間陋的欄柵屋,屬草廬茅舍一類。如今,到處是石條瓦房。每塊石條長75公分,寬25公分,厚20公分。石條砌牆,房高約7米,屋頂蓋瓦,穩固涼爽,可抗颱風。室內以條石或竹片木板分隔為左右偏房及堂屋共3間。廚房與畜圈在居室旁另建。
「鯰汁」與「風吹(米乙)」
到京族三島去旅遊與做客,您一定會品嚐到那風味 獨特的鯰汁和「風吹(米乙)」。鯰汁在市場上一般叫魚露,是用小魚醃製的一種調味汁,每年3至6月間,漁民家家醃製鯰汁:在一個洗淨的大瓦缸內底墊上稻草和沙包當過濾層,過濾層下的缸底腳邊鑿一小孔,安裝 上塞子及漏管。將清洗好的小魚及鹽一層一層舖在缸裡。缸裝滿後,上壓重石,加蓋密封。一星期後,打開漏管,鯰汁不斷流出,其色如濃澄汁,清香四溢,吊人胃口。待到漏管中已流不出鯰汁,「頭漏汁」便告取盡。 然後向缸內再添冷卻了的鹽開水,過數日接取「二漏汁 」;最後壓濾「三漏汁」。
就其質量來說,一次比一次差點。因而頭漏汁多出口東南亞各國,二漏汁多在國內市場銷售,三漏汁通常自家食用。即便是三漏汁,也會使初嚐者讚不絕口,回味生津。俗語說:「千汁萬汁,不如京家鯰汁。」做湯時加些鯰汁,湯味頓覺鮮美;吃肉時蘸以鯰汁,入口便覺清香,難怪民間傳說講,當年有位皇帝把京家魚露稱為「金汁」呢!
「風吹(米乙)」是大米製成的食品,當點心吃。用熱水浸泡大米後磨成粉漿,舀入直徑40公分的鋁制托盤,將盤漂浮放在開水鍋裡蒸熟成一張張薄粉膜,撒上芝麻,置於大眼蔑屏上以炭火烘乾即成。因其輕而薄,似乎可迎風而起,故稱「風吹(米乙)」。其味香脆 可口,旅行出海或居家待客,都很方便。若把蒸熟的粉膜切成細絲烘乾,即成「粉絲」。把粉絲、螺貝肉、蟹 肉、沙蟲干、蝦仁等海味混在一鍋煮,就是「(米乙) 絲海味湯」,只要一次品嚐,便會終生難忘。
(資料來源:世華網)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