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從「必讀」到「不必讀」

中國事務特約撰稿人 江迅

標籤:

【大紀元7月26日訊】(BBC中文網中國事務特約撰稿人江迅) 《泡妞必讀》正在年輕人中廣泛流傳。這是江蘇省南京大學四男學生炮製的。據說,這四人在情場打滾多年,而被稱爲「情聖」,憑豐富經驗而編寫成這一「必讀」。他們對大學生的情感生活,提出自己的獨特看法,原本只是出於「好玩」,興之所致,隨手塗鴉,調侃而已。誰知,無心插柳柳成蔭,《泡妞必讀》不脛而走,忿忿抨擊者有之,呼籲寬容者有之。

讀過《泡妞必讀》,才知道全書只是傳授如何吸引女子,如何談戀愛的經驗。時下,在中國大陸的年輕人中間,與」泡」組合使用的詞語不少,如「泡吧」、「泡澡」等。以「泡妞」來形容與女子的交往,只是一種調侃,一種當代幽默。

這四位大學生將此書取名《泡妞必讀》,看來他們還是相當熟知時下出版的熱點的。《××必讀》正是當今出版界用得最濫的一種語式﹕

父母必讀,求知必讀,靠工必讀,買樓必讀,新婚必讀,求醫必讀,男孩必讀,女孩必讀,上網必讀,購物必讀,初夜必讀,游東南亞必讀,與陌生人交流必讀,網上賺錢必讀,潜在客戶必讀……可謂五花八門。「必讀」炮製者,拋出自詡爲濃縮了的人生精華,推銷所謂成功的快捷方式;購買「必讀」者,期望經「必讀」而立足於充滿矛盾困惑的社會環境中。於是,這「必讀」的市場就形成了。

不過,通觀種種「必讀」,不難發現不少內容誤人子弟﹕「求醫必讀」中,竟將如何給醫生「紅包」作爲經驗傳授;「考試必讀」裏,列入在考試時作弊的多種手法;「賺錢必讀」中,幾乎儘是「馬無夜草不肥」……「必讀」有市場,幷非一定有價值,即使有市場,也只是一時的。

「必讀」成災

這「必讀」引發的「快讀」、「導讀」,成了近期中國大陸出版業的一股熱潮。 走進北京「金街」上的王府井新華書店,隨處可見這類書﹕《一生必讀的六十本書》、《外國名人必讀》、《青年必知名家散文精選》、《中國文學名著快讀》、《外國文學名著快讀》、《中國藝術名作快讀》、《外國藝術名作快讀》、《中國電影名片快讀》、《外國電影名片快讀》、《中國新詩名作導讀》、《諾貝爾文學獎名著快讀》、《影響中國的五十部文學名著》、《影響世界的五十部文學名著》……「必讀」、「快讀」,這些「快餐型圖書」,由不同出版社推出。雖然都打著教讀者快速獲取以往多年才能掌握的知識的旗號,但其中不少旨在商業利益而良莠不齊。

前不久,國家教委頒布語文課程標準」必讀書目,多家出版社覓准商機,聯合推出多套學生必讀書」。期間,相互攻擊彼此爭奪的事時有所聞。不料,開明出版社四兩撥千斤,一套四十二本《中學生不必讀》半路殺出而脫穎而出。此書驚現市場,吸引了更多中學生,人氣頗旺,銷量節節上漲。

由於「不必讀」中的許多作品,早由作者授權固定的出版社,此書侵權成了不爭的事實,於是,總共有三十多家出版社連手狀告「不必讀」。

從「必讀」到「不必讀」,是中國大陸出版業浮躁顯現的典型一例。「必讀」一再泛濫成災,成了出版社龐大庫存書中的一部分。(//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