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2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羅碧╱台北報導)統計顯示,半歲至二歲半之間,以及剛進托兒所或幼稚園的孩童,是學齡前的幼兒二個生病高峰期,其中有九成和上呼吸道感染有關,但是許多孩子卻無法配合耳、鼻、喉部的檢查,因此台安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江裕群從為人父母的角度,撰寫了「小兒耳鼻喉科診療室」,希望能協助家長順利帶孩子就醫,也認識相關疾病。
江裕群表示,自從升格為父親之後,他在面對門診中躁動不安的小病患時,看診心態有很大的轉變,也更能體會家長焦急的心情,所以在書中除了常見的耳鼻喉科疾病介紹與衛教外,也編列了以症狀為導向的可能病因導讀,並且提供一些讓小病童感覺較舒服的輔助方法,以及他繪製的插圖,讓家長更了解耳鼻喉部的生理解剖、診療設備及處理方式等。
最讓家長頭疼的是,年紀小的孩子不像成年人知道如何配合醫師檢查,常因恐懼而哭鬧不休,不肯配合檢查,所以在書中,作者告訴家長,如果是單獨帶孩子就醫,可以用右手掌按壓固定孩子的額頭,左手臂環抱小朋友的胸前,以固定不安的小手;雙腿交叉固定孩子的雙腿,這樣的姿勢不至於造成小朋友的不舒服。
如果是二位家長陪同就醫,或是有其他醫護人員在場協助時,可以由坐在診療椅上的家長用雙手環抱小朋友,雙腿交叉固定小朋友的腿,另一位家長則在旁邊用雙手協助固定小朋友的頭部,這樣的姿勢也適用於體型較大的孩子。
江裕群建議,不同年齡的小朋友看病,應採取不同的策略,像是一歲以前的孩子,應在家長或醫護人員協助下,速戰速決,迅速完成診療過程;一至二歲的小朋友在主要照顧者陪同下,建立支持性的就醫情境;三至四歲的小朋友應充分溝通,強化就診前的心理建設;四、五歲以後的小孩應給予他適度的讚美和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