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仁全:用垃圾文化鞏固專政

曾仁全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7月19日訊】當電視以勢不可擋的速度走進中華民族千家萬戶的時候,文化匱乏的民眾在驚喜的同時,似乎找到了一塊瞭解世界,瞭解歷史、瞭解現實的廣闊天地,作爲“經營者”的中國官方來說,在這塊天地裏向民眾灌輸的是什麽?是與現實生活脫節的說教,是庸俗的金錢觀念,是愚昧的忠君思想,是低級的藝術品味,垃圾文化佔領電視媒體的主流市場。

一、再現“革命”體裁“故事”,繼續愚弄、扭曲年輕一代人的思想爲目的

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一代人,深受“革命英雄主義”、“戰爭英雄主義”毒害致深,那個年代的革命樣板戲、故事片通過渲染死亡魅力美學、暴力學說,愚弄、扭曲了中國幾代人的思想和感情,九十年代平靜了一陣子後,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這種愚弄的本質又捲土重來了,繼《長征》、《激情燃燒的歲月》之後,《林海雪原》、《閃閃的紅星》、《小兵張嘎》又粉墨登場了,上世紀70年代,京劇《沙家浜》曾“火爆”大江南北。近日獲悉,北京、江蘇兩地的影視公司又要聯合投資1500萬元,計劃將京劇《沙家浜》改編爲30集電視劇,劇中的女主角阿慶嫂由偷稅更加出名的劉曉慶飾演。

隱瞞真相、掩飾歷史是“革命”體裁電視文化的特點,有個網友對大肆炒作的《長征》這樣寫道:“紅軍是因爲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才被迫開始長征的,既然出發是被迫和倉促的,那麽,這段漫漫征程的目的地就一定不很明確,這在現在的相關文獻中也有考證,故紅軍這幾萬人的隊伍從出發開始就注定了他們踏上的將是一個充滿苦難而悲壯的征程,對絕大部分紅軍戰士來說他們踏上的更是一條不歸路!世人皆知長征苦……其實爲什麽走了2萬5千里?還又是雪山又是草地,就是因爲那時打不過國民黨,繞著彎走的結果嘛。”眾所周知,“二萬五千里長征”只不過是毛澤東踩著中國人民的血肉,達到實現個人權力欲的本質,整個運動都是行屍走獸和血肉橫飛的不幸事件,其實質都逃不過“窠裏鬥”的本來面目,禦用文人在電視上再多的粉飾,也只不過是在垃圾上噴香水而已。

再說,《林海雪原》、《閃閃的紅星》、《沙家浜》等故事全部充斥著暴力革命和“造反”的思想,過去的京劇、故事片的藝術表現手法再完美,只不過是毛澤東暴力革命的學說之一,現在,耗資再大,投入成本再高,搬入銀屏的“故事”再完美,也改變不了愚昧、邪惡的本質。“唯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煸情描寫也只不過是叫人民去流血犧牲,獨裁專制者最後實現個人的享受欲和權力欲。

五、六、七十年代受愚弄、心靈受到扭曲的幾代人中,有的剛剛解脫出來,有的還被醬在那種謊言粉飾的世界裏,而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對新一代人的“教育”顯然失靈了,“做戲無法,請個菩薩”,搬出過去的“精品”劇目做什麽?是這個制度的強權們“編戲”遇到了無法解決的難題,請出一個個菩薩來“解圍救急”罷了。

二、現代體裁電視劇脫離實際,從故事情節到藝術手法蒼白無力

高聳的樓房、鋥亮的小車、寬闊的馬路、考究的辦公室、風流倜儻的男女的感情糾葛,這些就構成了現代電視劇的主題。單位領導不廉、經營公司投機取巧、最後上一級組織“以正壓邪”,這就是銀屏上反映的現代生活的電視劇,要不,就是智勇雙全的警察鬥毒販、鬥地霸、男女情感糾纏、不該發生的婚外情、卑鄙的第三者插足等等,從頭看到結局也是這些千篇一律的故事,似乎貧窮、落後、愚昧、孤獨無助的工人、農民的生活是另一個世界的了,在浩如煙海的銀屏世界裏,遠離了真實的工廠、礦區、學校、農村。在近二十年“潔淨”的銀屏世界裏,幾乎看不到表現真實現實體裁的中國城市和農村的面貌,現代電視劇的表演手法遠離官員的貪污、腐敗、奢侈、草菅人命;遠離工人、農民在生死在線的掙扎和呐喊。

從近年來的獲獎電視劇中,可以窺見一斑,《過把癮》描寫了方言與杜梅從相識、相愛、相斥、相離、相信,以至到最後再次相聚,這當中充滿了溝溝坎坎、恩恩怨怨、磕磕絆絆;《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表現平民張大民一家追求平凡的“幸福生活”,歷經坎坷與辛酸的曲折經歷,提示老百姓“腳踏實地”的生活態度和“鍥而不捨”的樂觀主義精神;《大人物李得林》,描寫的是新來的女縣長“打破”了北方貧困縣裏原有的人際關係的平衡,因一起廉正措施而引起了縣長與副縣長,縣長與縣委書記等人之間錯綜複雜的矛盾衝突。一位叫李德林的縣辦公室主任,充當了各種矛盾的“潤滑劑”。平衡矛盾的結果把李德林派到難管理的七家鄉當代理書記,七家鄉是典型的貧困縣,債臺高築,狀告不斷,李德林使出渾身解數,軟硬兼施,終於使七家鄉有了“起色”。除此之外,表現最多的是舍“小家”顧“大家”、英勇鬥歹徒、緝毒品的警察的故事:《捕蛇行動》、《罪證》、《永不螟目》等等。

而這些所謂“弘揚主旋律”的“精品”,無不遠離百姓的生活,即使投資再龐大、情節再“驚險”,都是超脫生活的描寫。第一,以“党國”利益爲核心,始終貫穿著“忠黨”、“忠君”的本質,一個個電視劇不是再現生活、再現人生,而是一個個教育宣傳片,鼓動民眾向“主人翁”“學習”;第二,以家爲感召力,以親情爲著力點,突出“家”和人際關係的重要性,通過表現和諧、安貧、知足、忍辱負重來牽制民眾的情緒,達到維持社會的穩定的目的。所以,中國民眾對現代電視劇普遍的認爲不真實,嗤之以鼻,認爲大陸現代劇,真的寫的也成了假的,而外國和香港、臺灣電視片假的也寫成了真的。這也是大陸現代電視劇收視率逐年降低的原因所在。

三、帝王將相的歷史被篡改的面目全非

只要打開電視,不管是中央台還是地方台,充斥銀屏最多的是帝王將相的倫理故事片,二十四史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視野搬上了銀屏,從秦皇漢武到清朝封建王朝的崩潰,每一個歷史時期的帝王將相都在銀屏上一展“風範”,在這裏,帝王將相的殘暴被塑造的合情合理,他們的愚昧統治被描繪的完美無缺,甚至將太監、小腳、八股、姨太太、貞節牌坊、廷杖、板子夾棍描寫的豐富多彩,情感交融。

在近幾年的古代電視劇中,清宮戲占了主要部份,從九十年代的《戲說乾隆》、《雍正大帝》、《宰相劉羅鍋》到《雍正王朝》《康熙帝國》、《康熙微服私訪》、《孝莊秘史》等等,無一例外地將清宮正史殘酷的統治進行了掩飾和修改,用親情、人情將統治階級的荒淫無道、斷頭政治、文字獄表現的順乎其理,天經地義。

玄燁(康熙)、胤稹(雍正)、弘曆(乾隆)盛世的最大貢獻是對外開疆土地,這三個君主對當時社會最大的貢獻是通過對異議的殘暴打壓維護了社會秩序,對漢人統治來說,清政權完全效法明政權的手段,繼續用科舉作爲武器,對中華民族中所有知識份子比從前更嚴重的束縛在獨佔性的儒家系統和僵硬的八股文中,對蒙古人實行文化封鎖,不允許學習漢字,對西藏人則用喇嘛教迷惑。其目的是害怕思想交流而對清政權構成威脅,不說別的,三朝暴君製造了二十多起重大的文字獄,數百個知識份子人頭落地,在銀屏中,這三朝君主成爲寬厚、仁義、睿智、理性的大好人,大明君,將他們的貪婪,自私、淫亂、權力欲粉飾的合情合理,無懈可擊。

低級趣味代替了嚴肅的正史。就拿表現最多的清宮戲來說,《宰相劉羅鍋》、《李衛當官》、《鐵齒銅牙紀曉嵐》、《康熙微服私訪》等等,這些劇目粗製濫造、嘩眾取寵,將忠君、獨裁、人治等觀念描寫的感天動地,“栩栩如生”。如此矯揉造作的粉飾,告訴民眾——特別是年輕一代,我們是一個什麽樣的真實歷史?無庸諱言,粉飾封建帝王殘暴統治的目的,就是粉飾現階段強權政治下的不公不合理統治的合理性,慰藉民眾、愚弄民眾,減少民眾對現實的不滿。

金庸、古龍的小說早十幾年都相繼在港臺改編成電視劇了,而且大多是精品,無可比擬,但是,近幾年大陸一些“藝術家”們又耗鉅資進行拍攝,從播放的結果來看,無不是狗尾續貂,東施效顰。就拿耗資巨大的《射雕英雄傳》來說,不僅藝術表現手法趕不上香港十多年前拍攝的,而且演員素質與港版相比也是相差甚遠。這種重拍重演,一方面說明大陸文化資源嚴重匱乏,創作隊伍“江郎才盡”,另一方面,是企圖用“超脫”的功夫片將民眾引向虛擬世界裏陶醉其中,自娛自樂。

歌德曾說過,先有人的墮落,然後文學墮落。現今來說,先有人的墮落,才有電視文化的墮落。五十多年來,強權的控制産生不出真實、具有代表性的傑出文學,電視銀屏領域也就産生不出高雅的電視文化了,這也就是垃圾文化泛濫成災的主要原因。

2004年6月20日

源自《動向》雜誌七月號(//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專欄】曾仁全:胡錦濤先生的困惑
【專欄】曾仁全:對劉曉波軟禁是做賊心虛
曾仁全:打壓越級上訪的深思
曾仁全:刀俎之下安有完整「魚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