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傅國湧:「不得幫忙的不平」

傅國湧

標籤:

【大紀元7月14日訊】屈原在中國人心目中一直是一個「雖九死其猶未悔」、憂國憂民的偉大詩人。然而早在「五四」以前,魯迅就指出屈原作品缺乏「反抗挑戰」的精神,他在《摩羅詩力說》一文中說屈原的詩「然中亦多芳菲淒惻之音,而反抗挑戰,則終其篇未能見,感動後世,為力非強」。

1932年,魯迅在《言論自由的界限》一文中批評胡適他們,就是把他們與屈原進行類比:「其實是,焦大的罵,並非要打倒賈府,倒是要賈府好,不過說主奴如此,賈府就要弄不下去了。然而得到的報酬是馬糞。所以這焦大,實在是賈府的屈原,假使他能做文章,我想,恐怕也會有一篇《離騷》之類。三年前的新月社諸君子,不幸和焦大有了相似的境遇。(他們只不過批評)不料『荃不察余之中情兮』,來了一嘴的馬糞......」。(《魯迅全集》第五卷115頁)

對屈原的抱憾與批評貫穿了魯迅一生,直到他生命的晚年,在寫於1935年的《從幫忙到扯淡》一文裡,他更是明確地表達了自己的屈原觀:「屈原是『楚辭』的開山老祖,而他的《離騷》卻只是不得幫忙的不平。」(《魯迅全集》第六卷344頁)這篇雜文在魯迅生前被官廳檢查封殺了,1937年7月他死後收入《且介亭雜文二集》公開發表。

在魯迅筆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竟然和《紅樓夢》裡的奴才焦大一樣,說焦大是賈府的屈原,也可以說屈原是楚國的焦大,焦大被主子塞了「一嘴馬糞」乃是屈原式的「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光照文學史的《離騷》只不過表達了「不得幫忙的不平」。

重讀屈原的《離騷》,雖然語言瑰麗,想像力奇異,上天下地,縱橫馳騁,但反覆表達的只是他懷才不遇和對楚懷王至死不渝的忠誠,是一種「不得幫忙的不平」,他上下求索的是如何才能得到君主的寵信。他以美人、香草自喻,以惡禽、臭草比喻那些陷害他的奸邪佞臣,只有他才是忠臣、君子,那些人都是奸臣、小人,只有他才是忠誠的。全詩一開頭他就著力寫了自己吉利的生日、高貴的血統、優美的名字,以此暗示自己人格的高潔。自他之後,忠臣和奸臣、明君與昏君、善與惡就成為中國政治文化最基本的主題,中國讀書人的最高追求就是做一個忠臣,可以說屈原塑造了中國文人(他們實在算不上甚麼知識份子)的精神、人格面貌。在古代到現代無數歷史人物身上,我們都能夠找到屈原的影子。甚至魯迅先生從焦大——賈府奴才——身上也看見了屈原。他們的身份、地位雖然完全不同,但他們的人格特徵卻是驚人的一致,他們的悲劇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一貫悲劇,那就是我們在精神上一直是跪著的,屈原如此,焦大也是如此。今天,屈原的時代也並沒有過去。

「雖九死其猶未悔」表達的是屈原對楚懷王的耿耿忠心,一旦得不到恩寵,他就只能投江自盡,這就是典型的屈原人格,中國古代愚忠的典範,他為所有文人士大夫樹立了完美的人格榜樣。「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他把自己對專制君主制度的絕對忠誠,對貪官、小人的刻骨仇恨,對昏君的抱怨和對人民的同情如此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構成了「卓絕一世」的《離騷》,當然有他應有的文學價值。即便魯迅也說過,屈原的詩是有文采的。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章天亮:慈悲與懲罰
【人物真相】楊慧妍:中共金融爆雷的犧牲品?
馮睎乾:彭定康仗義執言
【名家專欄】摧毀共產主義從各州開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