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楊天水:腐化的教育界

楊天水

標籤:

【大紀元7月12日訊】腐化和腐爛應該是一個意思。智能沒有天生障礙的人,都厭惡腐爛的事物。

人們見到垃圾堆,如果還沒有腐爛,還不很介意;如果腐爛了,心裡就會立刻產生厭惡的感覺,以及強烈的惟恐避之不急的願望。

目前大陸的教育界,已經腐爛透頂了。人們對教育界的厭惡,和對垃圾堆的厭惡,快到不相伯仲的地步了。

1. 普遍的造假

弄虛作假是目前大陸社會的絕症頑症。假種子,假化肥,假奶粉,假名牌,假軍人,假 警察,假文憑,假投資,假公僕,假藥,假煙,假酒,真是樣樣都假。這些假貨的背後,有個真正的假冒偽劣大款,那就是危害了整個世界整整一個世紀以上的馬列主義。這個主義,冒充在哲學上歷史學上經濟學上有所發現,然後驅動流氓無產者利用革命的幌子,大肆地製造制度性的社會性的假貨,危害人類。

大陸中國教育界受害尤深。教授們和書商們合流,為了鈔票,胡編亂造,是造假;胡亂 湊些人馬,掛上民辦的招牌,再找到名牌大學以聯辦的名義招生,最後發給畢業生的證 書,和當初許諾的完全不同,是造假;向學生灌輸反人權民權的專制主義思想,用虛偽 的愛國主義招牌下的民族主義抵制民主主義和西方民主世界,以順我者昌,逆我者王的 一套將很多學生轉化為沒有思想靈魂的,趨炎附勢的,惟利是圖的,滿口假話,藐視道 德的市儈之徒,是造假。

這種將我們民族的新生代,污染毒化為急功近利的,毫無理想的,蔑視先賢的,經常漫 罵或者以嘲笑真主,基督,佛祖,孔孟為樂事的有文憑的人類次品,是一種危害遠大的 造假。

2. 普遍的貪婪

萬惡從不誠實開始。普遍的造假之上,就必然產生普遍的貪婪。中小學普遍向學生推銷 劣質的食品,劣質服裝,劣質用具,以各種荒唐可笑的名義,收取或盤剝學生的費用, 挖苦心思的向學生或他們的家長索取賄賂。很多學生,根本沒有學到知識和德行,相反看到的全是卑污的貪婪的師長,於是本來就缺少堅固的心靈開始拋棄少許的殘存的理想主義,走向信奉損人利己為最高人生指南的道路。

家長不向老師行賄,孩子就很難做班級的幹部。不向自己的指導教師進貢,高校的學生畢業論文就很難過關。違背行賄潮流的教師,不向自己的上級—–那些書記們校長們 —–送禮,如何可能得到晉級上的或者其它形式的利益呢?對於那些鄉村學校的老師們甚至是校長們,不向教育局的領導行賄,任憑你的業務能力怎樣,也休想調到縣城。

教育界的貪婪,和官場的貪婪,一起帶動了整個民族的貪得無厭。人們只知道物質,只追求物質,瘋狂地追逐所有的不義之財。本來屬於哲學範疇的唯物主義,被改造成了唯物利主義。國民滿眼看到的是掛著各種頭銜的,擁有不同文憑的貪婪者,每天都急切地在教育界尋找接受不義之財的機會,他們那種焦灼的心態,超過了大街上夜晚拉客的妓女心理。

3. 普遍的暴力

我們這個原來屬於禮儀文明的民族,越來越酷愛暴力了。尤其是馬列主義進入中國社會以後,鬥爭哲學和鼓勵弱肉強食的極權制度,催生了並鼓舞了更多的暴民。

暴民的哲學就是要勝利,就是要壓倒對方,無論他的勝利是怎樣的卑鄙,殘忍,怎樣地不符合人類的公理和普世的人權標準。暴民個個得意,高高在上的現象,強烈地感染了教育界。於是有為數不少的老師或者校長,長期對幼女實施性的暴力;有很多老師,毆打學生,叫人毛骨悚然,尤其是當眾毆打,將一種侮辱人格的暴力,強加到那些幼小的心靈深處。

我們民族的學生,無論他們是小學,中學,大學,受到過多少愛的熏陶呢?微乎其微!他們的讀書生涯,其實是接受暴力的熏陶。他們的老師,學校的風氣,往往整天用粗俗的野蠻的暴力的東西影響他們這些學生。最後他們心靈深處原有的一些謙遜的禮讓的仁愛的傾向,就遭到剪除。

4. 普遍性敲詐

這個現象,可能很多人不很熟悉。目前的高校,很多女生,經常遇到來自自己老師的性敲詐。那些老師利用自己的一點權力,比如介紹學生入黨,提高學生的操守等級評價,幫助學生順利取得學位,等等,進行赤裸裸的性敲詐。

在江蘇的揚州,有個學生因為多次私用電器,而被處分多次。臨近畢業,要請求那個負責她操守等級平定的老師,為她做個公正點的評價。那個老師直截了當地說:你以什麼回報?女生說:你需要什麼樣的回報?老師的結論是不要求物質的,而是身體的。另外 還有個老師在學生快離開學校的時候,直接地告訴一個有求於他的女生,要她去離學校 遠點的地方開個旅館房間,然後他們一起去住上一夜,女生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這類性敲詐,目前非常普遍。當一個國家的官場和教育界,普遍拋棄廉恥感後,這個國家和社會,就必然墮落到垃圾堆的地步。就是有些外觀好看的建築,也不過如同爛桃子外部的虛假的美麗表層一樣,其下掩蓋的正是腐爛透頂的事物。

楊天水於南京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江蘇異義人士張玉祥失蹤
楊天水:勇士仍在厄運之中
楊天水:白下區看守所引發的呼籲
楊天水:真正的民主義士-陳榮利先生理應獲得庇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