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花蓮縣11日電)地震預報一直是人類的夢想,今早媒體報導台灣未來一到五天可能發生大地震的消息,震驚相關單位。研究大氣電漿濃度與地震關係的中央大學太空科學所長劉正彥表示,這項研究只限於地震前兆的研究,並不代表地震預報機制。
劉正彥表示,人類至今仍未有可信的方法證明地震預報,他在 921地震之後,從2004年回溯發生在台灣規模5以上的地震170筆統計資料,研究結果發現,地震前1到5天,特別是早上十時到下午五時之間,有可能出現電漿濃度異常現象,急劇減少到只有正常值的 65%,然後又恢復到正常值,而且 921地震前甚至減少到只有正常值的50%。
這項結果他已經發表在 GRL(地球物理信函期刊)上,受到國際矚目,等於為人類打開地震預測的一道門,接著劉正彥再以 GPS(衛星定位系統)測量2000年到2002年間距地表90到 2萬公里空間的電子濃度總和,結果衛星定位系統測出的結果和先前以大氣電漿濃度所測的結果相吻合,而且也發表在AG(歐洲地球物理期刊) 上,證明這條路似乎可行。
劉正彥強調,以大氣電漿濃度探索地震前兆的研究,僅限於學術研究,而且有時電漿濃度異常減少,也不見得表示一定會發生大地震,因為發生電漿濃度減少的原因還包括閃電、颱風、磁暴、太陽風暴等。他的下一步工作將以物理機制解釋地震前後電子濃度的異常結構是如何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