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民維權有獎徵文參賽作品

【維權徵文】淺議民運「犟種」與「家庭出身」

山東硬漢車宏年「六四」軟禁喜劇 重慶犟種許萬平怒對栽贓陷害

任畹町

標籤:

【大紀元6月9日訊】六月二日中午11點,濟南警方將車宏年帶走,來到距濟南市五十多公里的大豐山長城賓館軟禁。

六月三日晚七點吃飯時,車宏年提出把燈關掉點燃蠟燭。警方五個人觸電似地同時站起來,離開餐桌,退席走出了房間。車宏年找服務員要蠟燭,服務員說沒有,趕緊走了。

六月四日,車宏年宣佈絕食一天,警員們大發雷霆說,「我們不和你談政治」。「中央早已定論,紀念六四十五週年是違法的」。

車宏年反問道,「紀念死去的人怎麼是違法的!?哪個法律規定的!?你敢不敢再說一遍,紀念六四十五週年是違法的!你敢不敢對你說的話負責」?!最後,他們留下一個人看守車宏年,不玩了。並說「車宏年,還有幾個像你這樣堅定的」!?

六月五日中午11點,車宏年被送回家中。

據張林「重慶民主志士許萬平受害記」載:

6月3日中午,正在家中積極籌備紀念六四15週年聚會的民主志士許萬平,被重慶公安局國保處叫出門外。巷口突然躥出一男一女,硬往許萬平手裡塞毒品。另外幾個便衣也從側面包抄過來,扛著攝像機拍攝。

許萬平對如此卑鄙下流的迫害,大吼道:「你們這群毫無人性的人渣,毫無起碼的人類道德,為了清白,今天我這條老命不要了,我跟你們拚了!」警察用厚膠布把許萬平四肢牢牢纏住,折磨了48小時,才被釋放。當局沒有作任何解釋。

抽像地說,中共是嚴肅的、鄭重的、負責任的民族主義政黨。但是,對許萬平的栽贓陷害,應該改變這個抽像說法了。

據報導,香港六四祭奠的組織者警告北京當局,如果繼續壓制民主要求,香港這個前英國殖民地的年輕一代將成為其堅定的挑戰者。

許萬平有詩云:

民運
是專制下的一塊淨土
她以執著的理念去培育
人們新的觀念
去實現民主的社會

民運
是屠刀下的頭顱
民運
是獻身的名字
民運
絕不是仙桃

警方在國內軟禁了數十名「八九」人士。車宏年說,今年的紀念活動是一次經驗的積累。栽贓、軟禁是他們本能的再一次表演。民運人就是要有一種「魔怔」,一種「強勁」,一種「精神」,才能傲視一切,贏得尊嚴。

民運的人員組成結構有很多維面,有」政治身份」方面的,如「社會民主派」「黨內改良派」;「民主知識勞工」「自由知識份子」。其「家庭出身」也是人員的組成要素。98-99年,海外網站曾經有過激烈的說法,我們不能迴避,並應該揭示其中規律。

因為,我們看到,「出身」是一些海外民運人組合的潛在因素,甚至是公開因素。這正是「反民運戰略」趁此分化瓦解,製造矛盾的地方。

綜觀民運中的「犟種」「擰種」「神經」,為甚麼大部出自原中共既得利益者後裔?是因為,他們沒有贍養老人之慮,不畏妻離子散之果,深受革命英雄主義熏陶,使命感、責任感、英雄感厚重,富有獻身精神。在國內,還有李大偉、顏均、劉水、鄭明芳一批人是也……

不必證明,他們是民運重要的可靠的持續力量。有的認為,他們是易於被軟化收買的群組。據此,進一步認為,原「黑五類」後裔應該是民運的中堅主導力量,因為,他們深受中共執政之苦,他們最堅定。因此,公開批評中共既得利益者後裔的所謂主導地位。

原「黑五類」後裔長期遭受集權壓迫導致的性格變異,同樣是不爭的狀況。何處舉證目前國內這個群組的「犟種」「擰種」「神經」?同樣是弘揚「民主英雄主義」的需要。民運需要各種帶頭羊。

套用斯大林的一句口頭禪,「未必需要證明」,這兩部份人的相互排斥,互不融洽,都是有害於事業的,沒有根據的。他們的互相敬重以及「社會民主派」與「黨內改良派」的互相敬重,「民主知識勞工」與「自由知識份子」的互相敬重,是民運前進、發展的重要基礎。他們也不會上栽贓陷害者的當,把同志當敵人。

————————————————-
《中國公民維權有獎徵文》投稿方式:

電子郵件請寄:news@tvsmo.com(海外)djy@zwallet.com(大陸)

或傳真到下列號碼:1-206-666-4158

或用信函寄到:
Midwest Epochtimes,
P.O.Box 168011,
Chicago, IL 60616,
USA

贊助方式:

有志對中國公民維權徵文給與財政支持者,請寄支票到:
Epochtimes,
P.O.Box 168011,
Chicago, IL 60616,
USA

支票抬頭:EpochTimes(支票上請註明「公民維權」資助)

所有捐款用於中國「公民維權」徵文,不足金額由大紀元補齊。財政報告不遲於徵文揭曉前一次或多次公佈於眾。不願公佈真名捐款者請說明。

大紀元編輯部,博大出版社,保衛言論自由人權同盟聯合舉辦。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陸委會:尊重民運人士燕鵬意願與按慣例處理
紀念六四 近10萬港人集會
民運領袖要求追究「屠城」責任
專家:中國邪惡本質至今未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