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3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特派陳中興特稿)作為展示「一國兩制」的櫥窗,香港經濟表現不佳,令北京當局面子相當掛不住,因此在去年7月開放大陸人士赴港「自由行」,且在香港總商會(HKGCC )建議下,端出「中港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成為拯救香港經濟的終極藥方;香港零售銷售額果然大漲二成。
只是,在港人陶醉在「自由行」、「CEPA」帶來的榮景時,香港經濟與大陸果然日趨「緊密」,依賴程度升高,香港理工大學中國經濟中心主任陳文鴻因此表示,香港在九七後,雖然仍是一個金融中心,但已失去「國際」二字了。
在去(二○○三 )年7月以前,中國政府限制內地居民赴港旅遊必須「團進團出」,但眼看香港消費市場連年萎縮,失業率攀高到八點八%(去年5月 ),北京當局與港府達成協調,開放內地居民得自由申請進入香港旅遊,大陸居民二十港元登記後,即可來港七天。
「以往每月入境香港旅遊的大陸客人數約三十萬人次,去年7月後,每月大增至一百萬人次,香港零售市場從此獲得一劑強心針」,香港總商會中國經濟師朱丹分析,除了因長期經濟低迷的反彈效果外,「自由行」為香港經濟帶來直接而有力的支撐。
外貿協會前任駐港台北貿易中心主任黎堅也說,中國開放大陸內地居民赴港自由行後,中國觀光客的消費力,已明顯取代台灣、日本、歐美商旅,成為香港零售消費的主要力量。
從香港財政司經濟分析部的調查統計可發現,去年7月「自由行」實施以來,香港零售市場就出現反彈,今年一到4月零售銷售額,較去年同期成長十一點六%,且幅度有擴大趨勢,4月單月更大幅成長達二十三%。
九龍彌敦道是大陸觀光客的最愛,主要是目前來港大陸客都是高收入族群,消費力極強,特愛黃金、名錶、名牌精品、高級服飾。
已有五十多年歷史的香港珠寶業上市公司景福珠寶集團有限公司李姓主管表示,「大陸客消費平均佔營業額的四成左右,好一點的時候會高達五成以上;香港本地客的消費已經很薄弱了,要不是開放自由行,我們就快撐不住了」。
大陸客不僅為香港帶來大量消費,他們的觸角更伸向地產。
香港房屋仲介商京士活(Kingfook )公司店長彭賢駐說,今年香港豪宅呎價累計上漲近四成,以轟動香港的佐敦「擎天半島」、「君臨天下」等海景豪宅為例,已知的大陸買盤至少逾一成;由於有些大陸客是以香港人頭名義購買,因此估計實際成交比率可能超過二成。
不過,「自由行」雖然為香港零售市場帶來活水,但並非雨露均霑。
計程車司機沈恩典說,香港吃的貴、住的貴,只有買東西便宜。大陸客來港只是來購物,到了定點很少搭計程車,到現在香港計程車司機一天工作十小時以上,才能掙得三、四百港元,如果有小孩要養,那得事事都省。
九龍白加士街一處小書報攤,面積不到七坪,每月租金高達八千港元,報攤上賣的都是五塊到二十來塊港元的報紙、雜誌、飲料。這家報攤老闆娘家裡有兩個小孩,一天要工作十五個小時,「大陸人從來不買報紙」,對於大陸客,這位報攤老闆娘沒什麼興趣。
光一個「自由行」,就把香港零售消費捧得半天高,後續CEPA效應,更令香港商界寄予厚望。香港出口商會評估,受惠於CEPA,香港今年上半年整體出口,可較去年同期成長三%。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是以開發中國家身分入會,除了商品貿易適用高關稅外,境內服務業市場也適用延長調適期,CEPA在中港商品貿易方面,令香港輸往內地產品商用零關稅項目提升到三百一十四類,因CEPA的優惠關稅協定,使香港出口中國貨品享有之零關稅項目,由過去的三十%大幅擴增為九十%,每年可節省七億五千萬港元以上關稅支出,日後更將擴增為全面免關稅。
對香港來說,服務業更是出口主力,CEPA令香港電信業、保險業等十七種服務業,得以在其他WTO會員國之前,早一步進入中國市場。其中,將銀行業資產最低門檻由二百億元人民幣大幅降低為六十億元人民幣,使港資銀行得以大舉進軍大陸最受矚目,連台灣的富邦銀行都跨海購併香港港基銀行,中信銀也有意購併永隆銀行,顯示其機會誘人。
朱丹分析指出,過去香港製造業為降低成本,紛紛外移內地,但在CEPA架構實現後,就起了微妙變化。
她舉例指出,成衣業在中國設廠,無論買布料或直接從外國進口成衣在內地銷售,都要面臨中國的高關稅;但若在香港製造,因香港是自由港,布料進口免關稅,製成成衣後銷售中國又享有CEPA零關稅優惠,競爭力大增。
朱丹表示,雖然CEPA不可能全面搞活香港製造業,但部分高附加價值產業,卻有機會重燃生機。
朱丹這項說法已獲應驗。今年一到5月,沈寂已久的香港工業大廈(廠辦 )成交量突然暴增八成,地產業者預期後續設廠行動即將燎原。
CEPA除了對企業深具意義外,對香港失業者也開了一扇窗。
CEPA容許香港居民憑身分證即可到廣東經營小型商業,朱丹說,香港有很多商業經營人才,但因物價高昂創業門檻過高,這項設計,將為香港失業人士找到第二春。
只是,由於CEPA不可能違背WTO規範,因此中、港之間必須是互惠的,香港服務業可進入中國市場,相對地,例如律師、會計師甚至醫師等中國大陸白領人才,也可以到香港謀生,這樣將加重香港的白領失業。
回顧中港經濟關係,九七前,內地資金大舉切入香港市場以來,中資藍籌股目前可說已主導香港股市,加上目前正在釀醞中的「泛珠三角」平台納入港澳,未來內地企業將加速到港設點,香港經濟已由「量變」走到「質變」階段。
香港時事評論員鳳凰衛視資訊台副台長曹景行談論CEPA時指出,香港經濟走到這個地步,「這是唯一的選擇」。過去幾年已明顯看出香港與大陸經濟整合在加速進行,即使北京不推出CEPA,中港兩地也會走到這一步。
曹景行形容香港如同台灣,面對經濟與中國的整合壓力,但在政治上又處於緊張關係(指香港民主派 ),以至於陷入一種「人格分裂」。
同時曾為台灣民進黨、香港特區政府以及北京三方獻策的香港理工大學中國經濟中心主任陳文鴻則表示,香港在九七後,雖然仍是一個金融中心,但已失去「國際」二字。
陳文鴻指出,香港在九七主權移交後,西方各國資金來源明顯變少,日本資金幾乎撤出香港,連台灣資金也少了,變成以中資為主。
陳文鴻說,如果美國Fed這次決定開始升息,香港資金會流失得更快,因為大量資金會因看好中國將跟進升息,而自香港撤資湧進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