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28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八日電)中國大陸文史專家最近在貴州省黔南考察時發現,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都勻、荔波、龍裡、惠水、獨山、福泉等地的少數民族,迄今仍保留著兩千多年前的「洞葬」、「火葬」習俗。
新華社報導,據文史專家考察,目前在都勻基場、惠水擺金、平塘谷硐等以布依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地,至今仍保留著火葬習俗。當親人去世後,家人邀請親朋好友舉行祭祀儀式,之後將逝者抬到距村寨較遠的山坡上,舉行隆重的火葬儀式。
據都勻市文物管理所所長韋德義介紹,在黔南的都勻、荔波等縣還保留著洞葬習俗。洞葬是一種古老的葬禮形式,各個民族洞葬的方式也不同。
苗族將死者裝入棺木,抬入一個大洞穴裡,按照家族及輩分排列,頭朝南,放在峭壁上,以後整個苗寨或一個地域的亡者,都被抬入這個洞穴。
在荔波縣的一些民族村寨,親人去世後,兒子將與牛搏鬥,當眾將牛殺死,作為祭祀品或用來招待客人。之後將逝者裝入棺木,抬到距村寨較遠的山洞中安放。
在都勻市,專家發現一處苗葬洞穴,內藏苗族棺木達一千多具。據專家初步推斷,這個洞葬墓穴大約形成於元代。韋德義介紹,這個洞穴海拔約一千四百公尺,其周圍生活著三千多人,均為苗族。
專家初步考証認為,貴州部分少數民族的火葬、洞葬習俗,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考察這些保留下來的習俗對於研究中國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