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峰:難以成功的中共黨內民主改革

敖峰

標籤:

【大紀元6月23日訊】對共產黨而言,改革最困難的地方,就是革自己手中權力的命,也就是放棄手中的權力。對共產黨而言,放權有兩個層面,一是「全黨」的層面,一是領導人的層面。「全黨」的層面涉及政治體制的改革,也就是放棄一黨專政,建立民主政治,引入政黨競爭機制,在全民選舉中令政黨輪流執政成爲可能。

在領導人的層面,也涉及到政治體制的改革,但改革的幅度可以小得多;甚至可以在所謂「黨內民主」的層次做一些小修小補的改革。例如結束終身制,引入「強制」退休制,不要搞權力集中,差額選舉,等等。這些年,從鄧小平開始,中共領導人推行了若干項這方面的改革,當然很不徹底,也不可能徹底。這樣的小修小補的內部改革,在制度的建立上往往靠不住,往往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此,二十多年來,中共的黨內民主制度也沒有真正建立起來,廢除領導幹部終身制也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個人大權獨攬、權力過份集中的問題也沒有真正解決,事實上,在「全黨」層面的改革無法實施的情況下,在一黨專政的體制繼續運作的情況下,黨內的民主改革,涉及黨的領導人的權力改革,都是難以成功的。

中央黨校教授文章惹關注

然而,對於這些「老、大、難」問題,中共又似乎不能視而不見。隔三差五又再會有人把它弄出來「討論」、「呼籲」一下,「探討」、「建議」一下。最新出版的中共官方雜誌《半月談》刊登了中共中央黨校教授梁妍慧的署名文章,呼籲改革黨政主要負責人的選舉制度,批評黨政一把手的變相任命制,建議將任用重要幹部的決定權由常委會轉交給人數較多的全委會。

文章的發表引起輿論的敏感,因爲對照現實,把握時機,人們一下子就把矛頭聯想到太上皇江澤民和那些害怕選舉、在選舉中常常得票甚少的江系人馬身上。人們猜測,若真正實行黨內民主選舉,肯定對胡、溫有利,江澤民就當不成太上皇,江系人馬也都會紛紛出局;中國的政局將爲之改觀。

自從延安整風,毛澤東大權獨攬之後,中共黨內就很少有真正的民主選舉。所謂選舉都成了擺設。從中央到地方,從黨中央主席、國家主席、國務院總理到下面基層的黨支部書記、縣長、鎮長,都是由領導決定、提名,下面舉手、投票通過。有時連這種形式上的選舉都嫌麻煩,乾脆直接任命。中共最高層的領袖,當然不是再有什麽人「任命」,而是憑著手中已有的權力,自己任命自己,下面的人馬自然識做,一窩蜂擁戴,天下抵定矣!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由於毛澤東搞極左的大躍進之後,國家經濟崩潰,天怒人怨,中共黨內相當一批高級幹部對毛澤東不滿,對劉少奇非常擁戴,因爲劉少奇和周恩來、鄧小平、陳雲等人通過務實的經濟政策,糾正了大躍進的錯誤,使國民經濟得以好轉。那時,若要召開黨的代表大會,真的「發揚民主」,按照「黨的民主集中制、少數服從多數」的組織原則辦事的話,毛澤東完全有可能被光榮的「選」下臺。

毛澤東最會玩「黨內民主」

對此,毛澤東心中雪亮,完全明白。因此,他故意拖時間不召開黨的代表大會。中共一九五六年召開「八大」,按五年一屆辦事,一九六一年就應該召開「九大」。但毛澤東心裏非常虛,害怕黨內民主對自己不利,於是,就拖住不開。

直到發動了文化大革命,用非法的手段徹底打爛「黨組織」,重新「建黨」之後,才在一九六九年召開了「九大」。這時,劉少奇、鄧小平等黨內一大批高級領導幹部已被徹底打倒,「九大」的黨代表們大部份是文革中的造反派,他們「對毛主席無比忠誠,無限敬仰,無比熱愛」,這種情況下「發揚黨內民主」,毛澤東自然是「全票當選」!黨代表們全部是「舉手機器」。

文革結束後,鄧小平等中共元老在「總結了文化大革命的慘痛教訓」後,曾提出要真正恢復和健全「黨內民主制度」,防止「個人專權」,「領導一個人說了算」。但是,說歸說,等到鄧小平大權獨攬了,他就覺得「黨內民主」這個東西礙手礙腳了。到他晚年的時候,也喜歡搞一個人說了算,或者由幾個退了休的元老私底下說了算,把整個黨中央、黨代表會議、黨組織系統棄之一邊,其惡劣的做法和影響不在毛澤東之下。

像鄧小平等元老廢掉胡耀邦、趙紫陽兩位總書記,就完全不經過任何正常的組織程式,幾個元老開一個在黨章和黨的權力架構中沒有任何法定地位的「生活會」,就可以把黨代會、黨中央産生的總書記廢掉。如此無法無天,什麽黨內民主制度,什麽黨的正常運作,都成了扯談!

無黨內民主,江澤民上臺

江澤民由上海市委書記一躍成爲中共中央總書記,也十分兒戲,是鄧小平等元老踐踏黨內民主制度,無視黨組織原則的産物。在中央委員會開會之前,江澤民這個總書記已經走馬上任了。

毛澤東當年提拔王洪文也是這個樣子。在中共召開十大之前,毛先把在上海當革命委員會副主任的王洪文調到北京「熟悉情況」,然後在中共第十次代表大會召開前夕,讓王進入「籌委會」,王洪文要當黨中央的副主席,屆時大家舉手通過就行了。

鄧小平在爲江澤民「隔代指定」接班人時又是玩了這一手,突然把只是中央委員、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的胡錦濤一下子在中共十四大上提爲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書記處的日常工作;黨代表們和黨中央委員們「既然上面定了」,就只好投票同意了。

江澤民真正掌權後,照辦煮碗。他在中共十六大上提拔曾慶紅、賈慶林、黃菊等人時,也是自上而下壓下來,用「等額選舉」的手法,把自己的心腹推上高位,「黨內民主」也棄之一邊。

黨內民主成了鬥爭工具

中央如此,到了地方、各部委黨政第一把手乃至領導班子的配置、提拔也是「上面」說了算,下面的所謂民主選舉只是走走形式,各級黨代表會議、黨委會也不過是舉手機器。一個對外集權的政黨,對內也必然是集權的;一個對外打壓民主的政黨,對內也必然是扼殺民主的。

但是,正像中共一向對外講要實行「無產階級的民主」,要實行「最廣泛的人民民主」一樣,對內中共也一再講要發揚黨內民主,要健全黨內民主制度。毛澤東、鄧小平對此都有大量的論述。有時,他們也會用所謂「黨內民主」來作爲整肅政敵的武器。

例如,他們在批鬥政敵時就會玩弄這一手。在一九五九年的廬山會議上,毛澤東感到形勢不妙,突然政治轉向,準備以反右傾機會主義爲名,鬥倒彭德懷等人,就在會議上發表煽動性的講話,然後「號召同志們暢所欲言,發揚民主」,「討論彭德懷同志的問題」,「幫助彭德懷同志認識錯誤」。在毛澤東的煽動和部署下,與會代表們爲了表現「緊跟毛主席」,與彭德懷劃清界線,於是紛紛「熱烈發言」,「勇猛批判」,一時間似乎「民主」得很。

這樣藉「發揚民主」而整人的場面,不但在中共中央最高層會議上見到,而且在各級黨組織中都能見到。毛澤東把這種「發揚民主」稱之爲「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

胡溫未必能占上風

黨內民主形同虛設或者成爲整人工具,胡、溫新體制下似乎想改變這一狀況。中央黨校教授梁妍慧在文章中提出了三點建議:

一是首先在思想觀念上尋求突破,將過去的「伯樂選馬」轉變爲「賽場選民」。走群衆路線,建立一套完善的選拔、任用、管理和監督機制。

二是投票機制應由「少數人選」轉變爲「多數人選」,把重要幹部任用權由常委會轉變爲全委會,並進行無記名投票通過。據文章透露,中共中央已經下決心要推行這樣的制度。

三是選舉方式的突破,應由「等額選舉」漸進轉向「差額選舉」。候選人應由選民直接或間接推薦産生,候選人之間互相競爭,正式選舉時實行差額選舉。

這三點有關黨內民主的建議並不是什麽「新思維」,中共早期曾經在不同程度實行過;中共的「老大哥」蘇共在還是「布爾什維克」階段的時候,也即在列寧階段的時候,也在不同程度實行過。但是,當一個權威型的領袖出現後,當共產黨奪取政權之後,上述黨內民主就逐漸化爲烏有了。現在的這些建議,不過是呼喚亡靈而已。

中國不推行真正的政治體制改革,不建立全社會的民主政治,中共黨內的民主是很難建立起來的。可能會爲了一時政治鬥爭的需要,「黨內民主」能夠「發揚」一下,這不過是成爲政治鬥爭的工具。關於這一點,人們已經看得很清楚。因此,當中央黨校教授的文章在《半月談》雜誌上一發表,輿論界馬上猜測這是否代表胡、溫要通過「發揚黨內民主」向江澤民及其人馬發起新一輪的進攻?事實上,如果真的「發揚黨內民主」,江澤民絕不可能在中共十六大之後還能當中央軍委主席,以普通黨員、公民之身充當六千萬黨員、十三億人民的太上皇,充當國家元首和黨總書記的太上皇。而他的親信曾慶紅、賈慶林、黃菊等一大批人也不可能盤踞高位。

然而,事情發展到今天這一步,胡、溫若想靠「發揚黨內民主」扳倒江澤民及其人馬,恐怕也不那麽簡單,弄不好還會弄巧成拙,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爲現在中共最高層的多數,甚至黨中央委員會的多數,江系人馬是主要勢力,真要在這個層面「玩選票」的話,胡、溫未必占上風!

(《動向》雜誌2004年6月號)(//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敖峰:老胡的悲劇與小胡的新政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