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23日訊】桑樹為桑科植物桑的樹葉,在中國已有三千年的栽培史,《詩經》中即有「言採其桑」之句。其葉可飼蠶,其皮可造紙,其果桑椹可食用,葉、枝、果、根皮均可入藥。因此桑樹全身都是寶。
宋洪邁《夷堅志》中有這樣一則故事:嚴州山寺有一遊僧,形體羸瘦,飲食甚少,夜臥遍身汗出,迨旦,衣皆濕透。如此二十年,無藥能治。監寺僧曰:「吾有絕妙驗方,為汝治之。」遊僧適用其法治之,三日之後,宿疾果然痊癒。其方為:單用桑葉一味,乘露採摘,焙乾為末。每日兩錢(六克),空腹服用,以溫開水調服。
桑葉治汗出,由來已久。秦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中記載:「桑葉除寒熱、出汗。」清張志聰《本草崇原》中進一步說明:「《本經》蓋謂桑葉主治能除寒熱,並除出汗也。」清陳士鐸《辯證奇聞》有「桑葉引經止汗。」被稱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名醫朱震亨(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一書中記載:「經霜桑葉研末,米飲服,止盜汗。」明末清初的名醫傅青主,很擅長用桑葉止汗,他擬定有止汗神丹、遏汗丸、止汗定神丹等幾個藥方,都選用桑葉為主藥,並稱讚桑葉為「收汗之妙品」。其他醫學文獻如《本草撮藥》也有:「以之代茶。取經霜者,常服治盜汗。」
桑葉味甘、微苦,性寒,入肺、肝經,功能疏散風熱、清肺止咳、平肝明目。──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