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2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徐白櫻專訪)布農族女子高美花卅三歲就守寡,十年來獨力扶養五名子女與年長公婆,七十六歲的婆婆心疼高美花辛苦持家,且擔心她年老沒依靠,十年來不斷規勸高美花改嫁,還會親自為媳婦介紹男朋友,高美花心思卻放在小孩與公婆身上,只希望婆婆身體健康,小孩有所成就。
三民鄉與桃源鄉都是高雄縣非常偏遠的原住民部落,高美花十九歲從桃源嫁到三民,民國八十三年,正值壯年的先生卻突然撒手人寰,遺留五名年幼子女與一筆房屋貸款,所幸高美花接任先生的警察局工友職缺,雖收入不豐,卻可以勉強養家活口。
公公前些年過世,婆婆麻里不會講國語,但是聽到記者要來家中訪問,婆媳兩人早早在家等候,高美花細心地為婆婆梳理頭髮、打理門面,談到兩人爭執多時的改嫁問題,麻里臉上流露出不捨,高美花卻是淚眼朦朧,兩人親密的互動早已超出一紙結婚證書所建立的關係。
山上討生活不容易,不過高美花在民族分駐所的工作也不輕鬆,為了送公文,高美花每週一、三、五都得轉三班車前往六龜警分局。
高美花說,她通常搭早上七時卅分的早班車出門,依序經過三民、甲仙、杉林、旗山、美濃、六龜等鄉鎮,回到三民鄉已是下午五時了。
雖然工作不輕鬆,高美花卻絲毫不敢鬆懈下來,為忘卻喪偶悲痛與鼓勵子女向學,自己白天在派出所當工友,每天晚上還得下山到六十公里外的旗美商工補校餐飲科進修,今年六月十日,高美花領取全國孝行獎,也恰巧在同一天畢業。
明年長女即將從技術學院畢業,高美花說,她已經和女兒商量好了,等女兒可工作分擔家計,她還要繼續去唸書,雖然婆婆一直叨念著希望她再結婚,不過她說,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婆婆身體健康,小孩畢業後能夠找到好工作。
透過村幹事翻譯,婆婆麻里娓娓述說對媳婦的心疼與感激,麻里說,自己兩個女兒很早就嫁到外地,這個媳婦比親生女兒還親,每次出門都會買她喜歡吃的葡萄與蓮霧,不過田裡的工作很辛苦,還是要有一個人來分擔農務,不希望自己百年以後留下媳婦一個人孤獨無依,說著說著,老婆婆又擔心起高美花老後無伴,希望美花再婚的心事油然浮上心頭!
吳靜宜 分擔母憂 一肩挑起家務
記者陳逸民專訪
真誠侍奉、孝順阿公阿嬤、父母親,榮獲全國孝行獎,以熟練家事操持、成熟待人風格、賢順認真孝行等傳遍鄉里,而她卻僅是一位今年才國中三年級的小女生︱吳靜宜。
得獎後,十五歲的吳靜宜謙虛的說,孝敬長輩,本來就是為人子孫的本分,她覺得自己有爹娘、阿公阿嬤、一對弟弟等親人日夜相伴,日子雖苦、但卻不難過,相信還有別人的孝行,更值得肯定。
吳靜宜的母親楊氏,係泰籍人士,早年飽受中南半島共產黨為亂的流離顛沛歲月,嫁來台灣後,原本以為就此遠離逃難的苦日子,但在台灣鄉下傳統大家庭的影響,楊氏在家族中地位甚低,形成自我封閉、防衛性極強,不與外人搭理,在紡織廠做散工,是掙錢養家的主力。
靜宜家中因其伯父經商失敗、家道中落;父親又在工作中受傷,不良於行,只得打零工度日。
靜宜自幼就相當懂事,懂得保護媽媽,一肩挑起媽媽在家族中所擔任「媳婦」的工作角色。也學會幫爸爸按摩腳傷患處,紓解傷疼苦楚。
每天一早,靜宜就得從庭院打掃、準備餐點、喚醒弟弟、整理家務開始做起,拖磨勞動後、再到學校上課,課後還得監督兩個弟弟做功課、洗澡,一大堆家中髒衣服還等著她,杯盤狼藉的廚房餐具也等她整理;一天下來,自己時間所剩無幾。
但靜宜在校從不缺課、也不叫苦,還擔任班級幹部,樂於服務同學。
靜宜樂觀、積極、成熟、縝密的心思、文筆,每天在日記中寫下自己的成長心得,抒發生活情感;多年下來,筆觸嫻熟、文膽精進,更是各類作文比賽中常勝軍。發表文章後,也才為學校師長們得知,校園出了一位小孝女。
上了年紀的阿公、阿嬤說,靜宜細膩心思,無人能比,在餐飯中,都會幫老的、小的挑魚刺、去油膩、添飯、洗餐具,真是讓人打心底疼愛,實在沒話說。
靜宜知道家道中落的苦楚,所以她不能發脾氣、不能有怨嘆、不能靠別人、不能推責任,未來,她深信多讀書,就一定能和阿扁總統一樣,出人頭地,幫媽媽照顧阿公、阿嬤,幫媽媽取得國民身分。
劉明霖 大聲示愛 伴母走出寂靜
記者黃明堂專訪
今年十四歲的孝行獎得主劉明霖在師長眼裡是個好學的天才,跟他相依為命、患有重度聽障的母親則視他為「助聽器」,他一路陪伴母親走在逆境,對自己的人生仍充滿樂觀期待。
就讀台東縣豐田國中二年三班的劉明霖原本是城市的孩子,父親經商,一家原本過得還算富裕,但父親生意失敗,父母感情生變終至離異,一年多前他跟著母親來到鄉下,投靠台東的舅舅,母子生活陷入極度困頓當中。
劉母天生不幸,小時候因發燒過度而致重聽,其兩個姐妹也都有相同病狀,重聽讓她與外界多了一層阻隔,生活相當不便,也造成就業困難。
母子生活除只能依靠父親每月給付的一萬元贍養費,還有政府的中低收入津貼,日子過得十分簡樸,與劉明霖帥氣、樂觀的性格形成對比。
才十四歲,他就肩負起家庭支柱的重任,而且從不自怨自艾,他絕不讓與外界聲音隔絕的母親再感受孤獨寂寞,課餘,陪著母親「大聲」聊天,陪母親看電視,還要大聲「講」電視內容給她聽,家裡有訪客有來電,他都充當溝通介面,大聲轉述。
母子間經常性的大聲對話,在鄰近山腳的寧靜社區裡顯得相當突兀,不知情的人,可能會誤以為是兒子忤逆老母,哪知這句句是孝子之語。
劉明霖活像母親的助聽器,即使出門買菜、搭車,一定是如影隨形,母親只習慣他的音量、音調及唇形,只有兒子能讓她聽的清楚,外人,即使講再大聲,還是聽不到。
他也是母親的好幫手,煮菜、洗衣服、拖地板樣樣做,對於這麼棒的兒子,劉母相當心疼,得知他獲得全國孝行獎,感動得痛哭流涕。
不過,劉母雖然信賴兒子,卻也家教甚嚴,有一次,明霖在學校說了髒話,她從老師口中得知此事後加以詢問,明霖撒了個謊說絕無此事,結果遭到母親痛打一頓。
侍母至孝,他也見不得別人有絲毫忤逆之行,校長陳順發說,明霖很有正義感,在左鄰右舍或公開場合看到有人對父母不敬,他絕不坐視,當場就會糾正,比大人還有勇氣。
從都市來的孩子轉學進入鄉下國中,智商奇高的劉明霖在同學之間毫無驕傲氣息,跟同學們打成一片,而且還是公認的「小老師」,他的數學理解能力一流,理化程度也很高,英語更是琅琅上口,這些都是從小認真讀書打下的基礎,也不靠補習,在班上都保持名列前茅,但他樂於將所學與同學分享,人緣相當好。
唐兆頻 撫慰全家 還能兼顧學業
記者廖雪茹專訪
自幼父母離異的唐兆頻,因父親忙於家計,年僅十四歲的她,一肩扛起家務,還得照顧中風的奶奶和年幼的弟弟;雖然如此,她仍認真求學,並積極參與班務,讓師長和同學都對她稱讚有加。
家住新竹縣寶山鄉雙溪村的唐兆頻,外表看起來和一般國中生沒兩樣,但從小就沒有媽媽、並「身兼數職」的她,談吐之間,卻明顯成熟、懂事許多。
兆頻和奶奶、父親、姐姐和弟弟住在一起,一家人生活全靠父親承擔。
不過,奶奶因年事已大,且在多年前中風,雙手無力、不良於行;父親立即辭掉工作回家照顧,但平日還是得兼做零工。
有時,父親心情不好藉酒澆愁,兆頻就充當父親的「垃圾桶」。
較兆頻年長兩歲的姐姐,因從小罹患癲癇,只要家中氣氛稍有異樣或太累,就會發病,國中畢業後就未再升學;姐姐因病時常情緒低落,做妹妹的就給她安慰、鼓勵,因此姐妹倆感情非常好。
兆頻為分攤父親的辛勞,在校期間經常請假外出處理家務,每天下課後,她還得趕回家準備晚餐、做家事,服侍奶奶走動、洗澡,還得看顧同父異母的弟弟。
雖然,兆頻必須在家庭和學校之間奔走,但她仍舊保持樂觀態度,從不怨天尤人。
兆頻除了讀書認真外,只要班上有任何活動,例如佈置教室、參與表演等,她都盡心盡力幫忙,也加入女童軍、糾察隊等服務工作,深得老師的信任。
此外,由於她經常主動關心同學,大家都喜歡和她在一起。
高齡八十的老奶奶說,兆頻非常貼心,即使遇到挫折或委屈,她都自己吞進肚裡,不會吭一聲,不希望讓家人操心;多年來也多虧了兆頻,否則家裡不知會變什麼樣子。
兆頻則說,她所做的其實不算什麼,只是報答父親和奶奶的養育之恩罷了!她也很感謝老師和同學,對她都很好。
因父親沒有穩定的收入,兆頻擬將孝行獎獲得的三萬元獎勵,送給姐姐繼續升學;但她又想到私立高中的學費昂貴,往後不知如何支付,而已七歲的弟弟也還沒有念小學,心裡很矛盾,不知如何是好。
和同年紀的少女比起來,兆頻所背負的擔子實在太沈重了;不過,兆頻認為,沒有什麼事情克服不了,她會想辦法解決,只祈禱家人永遠都健康、快樂,那她就心滿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