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梅報導∕2004年6月19日晚,在休斯頓糖城美麗華酒店舉行的藝文座談會“從文化差異看思想獨立”,邀請了三位優秀作家演講,他們分別是中國詩人北島、紐約作家協會會長韓秀、保釣時代作家劉大任,為兩天的美南國建會的年度盛會“二OO四年美南科學工程技術討論會及多元化高峰會議”劃上了圓滿的句號。美南作協與美南國建會舉辦的此項活動吸引多達160餘人參加,包括許多慕名而來的文學愛好者,大陸與台灣兩岸人士均有。
由文化總會德州分會胥直萍會長主持的座談會輕鬆、直白,少有文人雅士的修飾華麗,令在場聽眾感覺非常愉悅、和諧。每一位作家開講之前,均有一位休斯頓社區的重量級人物作引言,介紹該作家的背景與作品。美南國建會會長鄭振興與美南作協會長錢莉致歡迎詞。
作家韓秀被胥直萍會長戲稱為“碧眼珠的洋人”。在她自我介紹及演講後,觀眾才瞭解她的生平之曲折及遭遇之痛苦。她的父親是美國人,曾任美國駐中國重慶大使館陸軍武官,母親是中國人。二次大戰之後不久,1946年她出生在美國紐約曼哈頓,兩歲回大陸,在大陸經歷了文革,因為她的身世血統在中國大陸倍受歧視,也因此促使她獨立思考,當所有的中國人都說她的父親是敵人,她越要“抵抗到底”,因此造成她長期處在絕望的境地,沒有一個人寬慰她,而當這種“備水一戰”變成一種常態時,就促使她堅定的活下去,這些經歷後來就變成她文學的源頭。她說,今天是父親節,祝福所有在場的父親有幸福的生活,父親節快樂。因為自己所受之苦的原因,她希望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短一些,痛苦少一點,快樂多一點,幸福的父親多一點。
而劉大任是在大陸出生,9歲到台灣,1966年至1972年在加拿大攻讀現代中國革命史,據引言人劉虛心介紹,劉大任“精力充沛”,退休後替蘋果日報和壹週刊寫專欄。劉先生講到他到中國大陸廣州的“農民運動講習所”參觀,曾詢問一個流利的講解員,“彭湃是誰﹖”講解員居然不知道。而聯繫到大陸人士普遍不知這段歷史,劉先生詳細講述了彭湃的生平,包括他的家族,他留學日本的經歷,他成立中國第一個農會的過程,以及最後為了中國的未來,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包括家族和自己的生命。劉先生感懷中國的“新批評主義”學者,對中國“感時憂國”,永遠忘不了“故土”。而“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如果被權利者拿來變成統治者的工具時,就會造成不好的結果,影響我們的判斷。如果我們能把現代化與合理化結合,當我們思考大的問題、選擇典範時,就會抓住更合理化、更理性的角度去思考。
最後演講的是中國大陸著名詩人和散文家北島。北島是中國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1989年後,上了中國政府的黑名單,被迫流亡海外,在1989年至1995年間歷經7個國家,搬了15次家。他自稱是“最老實的人”,備了講稿,從頭念到尾,但他的講稿優雅、詼諧,略顯傷感。他曾是“1989年的魯濱遜”,碰到各種人,並認為“這世上誰也救不了誰”,但是當他1993年踏上新大陸,他感覺“對於流亡者來說,這就是歷史之外的避難所。”他在美國也是遊走四方,接觸了很多人。唯一缺憾的是他對故國的思念,只有兩年前因為父親病重,才被允許回了一次北京去探望父親。
在觀眾問答部份,有人提問台灣前途如何﹖劉先生說,沒有人能回答,他的態度是﹕不惜一切代價保持和平發展。中國大陸的作法,有很多的問題﹔台灣在發展民主時,也出現了問題。如果在現代化、合理化上探討,會比較冷靜客觀的處理。
有人問韓秀如何能從農工成為外交官夫人﹖韓秀介紹了她的外祖母出身大家庭,從小受外婆影響,韓秀讀“修善本書”,從1978年來到美國,在自由的空氣裡,學甚麼都很快。
而北島為觀眾朗讀了他的詩作,包括“一束”(1973年作),“畫”(1990年作)和“黑色地圖”(2002年作)。他念到“重逢總是比告別少,只少一次。”
對於觀眾提問,如何能獨立思考﹖這三位作家均做了答覆。劉大任答,先考慮自己,為自己、生命、自由和一切,作努力,從這一點出發,才不會受影響,被牽著鼻子走。也就是自愛,才有獨立的個人,才會獨立思考。韓秀則宣稱要無私才能有獨立的思想,把你的關懷散發出去,心中要有大愛。北島稱,中國人不太越界,不會跨出思想的局限。真正的知識份子是生活在國界外、中間地帶的人,對所有權利機構持懷疑態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