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特稿)音響界新制式SACD(Super Audio CD)推出市場已有三年,至今外界對其發展情況仍然陌生,譬如取代CD的可能性,以及與DVD 的競爭等。不過,擁有SACD技術的荷蘭飛利浦電子集團和日本Sony公司,卻默默地為SACD成為二十一世紀家用音響主導制式作好準備。
SACD由飛利浦和Sony共同開發,終端產品有SACD唱機及唱片。專業人士大都認同SACD唱片的傳真程度較CD佳,主要理由是SACD應用DSD(Direct Stream Digital)技術,直接把聲音轉為數碼;而DSD的取樣頻率為2.8MHz,較傳統CD高六十四倍。此外,SACD另一項優點是在製作過程中編入了加密功能,有效防止盜版,確保唱片公司及消費者權益。但由於它還是新技術,加上原有CD市場龐大,且涉及成本問題,因此,SACD似乎至今仍予人處於萌芽階段的感覺,外界無從領略它在市場上的影響力。
不過,飛利浦及Sony經過三年對市場的觀察,對SACD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並決定予以大力推廣,使之成為二十一世紀的主導制式。最近他們連同部份唱片公司在香港舉行大型記者會,宣布龐大的宣傳計劃,今後將透過宣傳、示範等,讓廣大市民了解SACD技術。
在會上,飛利浦知識產權及專利授權部市場總監Jos Bruins表示,總結過往SACD推出市場的效果,目前是集中力量推廣SACD制式的時候,因為它的音響效果絕對比CD好,以及目前CD盜版問題嚴重,SACD技術矯正了這方面的漏洞。此外,飛利浦推出的新一代SACD技術,擁有環迴(Surround sound)效果,相信更為市場歡迎,尤其是汽車音響。
他說:「已經取代黑膠片近二十年的CD制式已經呈現衰退,經過多年對DVD及SACD的嚐試,前者是失敗的,後者卻證明為市場接納。綜合各種因素,現在是推廣SACD為市場主導制式的時候。」
飛利浦的上述夢想,獲得Sony及環球唱片公司全力支持。這些公司所以給予支持,是因為他們也感覺到SACD 存在龐大市場潛力。Sony歐洲SACD市場主管DavidWalstra指出,該公司近三年來生產的SACD唱片,數量不斷上升;無論是全球發行量、加入製作SACD 的歌星,以及銷售店都在增加中。
目前SACD唱片的銷售量只佔全球唱片百分之一,其餘主要為CD,所佔幅度有限,但飛利浦消費電子總經理黃澤新及負責在港製作SACD唱片的緯業製作有限公司都指出,與當年CD剛問世時比較,SACD更為市場歡迎,顯示出SACD潛力無限,今後發展步伐比CD快。
比利時環球唱片行政總裁Dirk de Clippelier也認為,目前SACD的銷售情況理想。據稱,SACD在歐、美市場很受歡迎,著名歌手Sting新出版的一張SACD唱片,銷售量高達七十萬張。
Clippelier指出,目前SACD唱片唯一面對的只是成本問題,但預料價格將會下降。
為配合在港推廣SACD新制式,環球唱片首次利用新技術為本地歌星黃凱芹錄製了一張新唱片,用五隻喇叭聆聽,環迴音響效果立即顯現。該公司的中文唱片部總經理黃健豪表示,他們計劃利用SACD的環迴音響技術,重新錄製本地著名歌星如梅艷芳、張國榮、鄧麗君及許冠傑等人的錄音母帶,希望重現當時錄音的現場情況。
黃健豪說:「新的SACD唱片肯定可以展示當時錄音或現場錄音的效果;以後也會利用新制但製新唱片。」
SACD在飛利浦、Sony和其他唱片公司的大力推廣下,相信會受到市場注視。不過,如果他們想向音響發燒界推銷,恐怕還需要更多的說服力,原因是SACD推出至今,仍未在音響發燒界中奠定牢固基礎。
銷售發燒音響多年的多路音響公司負責人卓德明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指出,理論上SACD的音質比CD好,因為它的頻寬大,傳送資訊較多,傳真度相對較高。但現實上卻有不少音響發燒友覺得其傳真程度沒有CD好,他們購買SACD機的目的,是使用其較好的解碼器聆聽CD唱片。
卓德明認為,音響發燒界所以出現上述情況,是因為音樂並非只是數字或數碼的理論問題,更涉及錄音技術、現場情況及鑑聽技術等。譬如如果沒有很好的喇叭,就無法把SACD的低音呈現出來;在製作SACD唱片過程中,是否擁有很好的鑑聽喇叭,也大大影響其質素。
他指出,SACD推出當初,對發燒友確實帶來一定的吸引力,但時至今日,他們發覺擁有一台SACD機並不代表就擁有了高音質,且處理過程中更加複雜,因此也有不少人放棄使用,回到CD時代。不過,在商言商,飛利浦及Sony準備向市場推動的主導制式─SACD,恐怕考慮的重點並非只佔音響市場少數的發燒友,而是全球龐大的家用及汽車音響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