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17日訊】「全省的龍舟賽,沒有我們二龍村這麼好看、這麼激烈。」老人兩道眉毛揚騰得似要飛天。這是一場全村投入的爭戰,是一場古風猶存的君子之爭,比賽時二莊的恩怨,也隨流水退消而去。
位於宜蘭縣礁溪鄉東方的二龍村,在許久許久以前是平埔族噶瑪蘭人的聚居之處,那時噶瑪蘭人在農閒之餘就有競舟的韻事。
年年楊柳青綠,二龍河岸的稻禾成長及膝時,無論是上莊的淇武蘭或下莊的洲仔尾,空氣裏都漫延著賽舟的烘熱氣息,村裏的長老與鄉紳們更是早早的就在商議競渡事宜。
對於二龍村人來說,在一年的節慶中,沒有比端午的二龍競渡可以更讓他們感覺驕傲與殊勝了。淇武蘭和洲仔尾兩莊原本有一座便橋為界,而今便橋不存,往來不便,或許是地理之隔或長年的競渡賽因,上下莊的居民儼然也有涇渭之分,常日裏不免上、下莊有所耳語。唯貫穿上下莊的二龍河水坦坦然無私不分彼此地灌溉著兩岸良田,無分軒輊地日夜奔流其間。
鑼聲響起之際
在端午的前一天,二龍村的上下莊鄰長及爐主便會持著書有自己莊名的銅鑼沿莊敲打,告知莊民龍舟賽事。二龍村的龍舟並非外界所悉的龍首造像,而是平板船首,長度約十公尺,寬度則為二‧七公尺,船身與船槳都有避煞招祥的雙龍及太極圖彩繪。而為有所區隔,上莊淇武蘭的陽極在上,槳為綠色,下莊洲仔尾的陰極在上,槳為紅色。船是如此,連而比賽選手的腰帶顏色亦復如此區分。
平常時,上下莊的船隻都有各屬的船塢,這兩莊俗稱的「龍舟厝」屋款相似,也嵌有著同樣的對聯,二龍村並無廟祠,是以村人敬龍厝、龍舟就有如是敬膜神只。
二莊奮競渡
賽後留餘韻
在這個佳節,二龍村人幾乎家家戶戶都如在辦喜事一樣張羅了宴席。嫁出去的女兒帶著夫婿回來了,外出工作的村人也返家了,村頭村尾都洋溢著歡愉的氣氛,上莊、下莊的大曬穀場上都搭起了戲棚子。
「重演古今忠義事 宏揚歷代孝慈風」是上莊漢陽北管劇團的貼聯,下莊與戲台相對臨搭的神只香案前則書著「二木成舟成古俗 龍舟競渡弔屈原」,頂上橫聯是既應景也是風習的「粽葉飄香慶端午」。於漫漫時光中,仿若昔時的中原古風在這鄉里之間依然樸質的留存了下來。
隨著比賽尾聲,幾隻白鷺鷥悠悠飛至終點的河渚青草上歇息漫步,淇武蘭和洲仔尾的選手們就在吆喝聲中各自把自家的船划回村岸,水草與浮萍也於漾開的水流順應的往兩旁散去。
天黑了,燈亮了,餐桌上流延著大人的話語和小孩的笑聲,在歡樂的餘緒裏,二龍村的夜戲也要開鑼了。──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