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歷史性的宅院——伊莉莎白灣大宅

標籤:

【大紀元5月7日訊】在悉尼港附近的伊莉莎白灣有一處歷史性的宅院——伊莉莎白灣大宅,建於1835年至1839年之間,原是新南威爾士殖民秘書亞歷山大․馬克雷的居住,1977年成為了博物館。她以豐富的植物種類和成功的利用悉尼海灣的地形而出名,週末或節假期不妨去那裏領略一下希臘復興風格的建築、100多年前人們的傢俱陳設與生活方式,當然還可欣賞宅院正對面美麗的伊莉莎白灣。



沿階而上,首先步入的是大廳,這裏可以欣賞到大宅希臘風格的細節,特別是澳洲紅松的柱頂過梁的頭線條板,石膏簷口和天花板的玫瑰形石膏花飾。通向小客廳和餐廳的的門周圍的壁龕仍保持原有的大理石裂漆表面。巨大的前門門鎖也是原物。從前門望出去,可以看到大宅與克拉克島及南北海口處於一個軸線上,這是伊莉莎白灣大宅設計的一個重要特點。

大廳的左側是餐廳,這裏有一個仿路易風格的餐具櫃。右側是小客廳,是客人在晚餐後休息之處。懸掛在牆上的油畫是馬克雷的女兒的作品. 屋裏的傢俱也都是19世紀30年代製作的。從大廳往裏走,是主客廳,拱頂客廳的內裝飾是公認的澳洲殖民時代建築的最優秀的範例。它的地面和懸臂樓梯是馬如蘭砂岩石鋪成的。從大宅樓上的幾處壁爐台可以看出最初的砂岩磨光的效果。客廳的形狀與早餐室的圓形紅松木門相對應。為了保持門道的幾何對稱,樓梯橫越過一個假門。

主客廳的左側是早餐室,右邊是書房,陳列著亞歷山大·馬克雷的昆蟲標本. 共有4個裝滿標本的櫃子。他從1794年就是一位熱心的昆蟲收藏家, 擁有歐洲最大的昆蟲,並在1826年將它帶到澳大利亞。

沿梯而上,正中的是晨室,通常是女士們的天地,她們吃完早餐後就會來到這裏,做做手工活兒,畫畫,看書等。從晨室裏向外眺望,美麗的伊莉莎白海灣盡收眼底 。

由於馬克雷的經濟困難以及1840年代初期殖民的遭受的經濟衰退,這所大宅未能完工,大宅周圍一圈露臺設計的多利思風格柱廊沒有修建。一直到1903年為止,馬克雷家族的三代人都在大宅陸續住過。它在1927年以前一直作為家庭住宅,1977年被政府改作博物館,供遊客參觀或租用。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攝影天地】掛川花鳥園裡的鯨頭鸛
【攝影天地】紅葉飛舞見秋風
台北三峽滿月圓森林輕旅行
旅行時如何尋找美食的4個訣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