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7日訊】(大紀元記者黃慧綜合報導)南韓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很快將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得知這一消息後焦慮的表示,「如果國外申報成功,我們還有何顏面去見列祖列宗?」
* 韓國將端午節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人民日報》5月6日報道說,近日東北一位大學教授給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發來一份急件,說據可靠消息: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很快將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這裡的亞洲某國既是南韓。
在日前召開的「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試點工作交流會上」,周和平焦慮地說,有著悠久歷史的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如果國外申報成功,我們該有多麼尷尬?我們還有何顏面去見列祖列宗?
周和平還透露,目前中國正加緊考慮將所有的傳統節日打包,集體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的「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 中國傳統節日備受冷落
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冰庵早前在報章撰文指出,早在一九六七年,南韓已將江陵市的端午節慶典列為「第十三號國家重要文化遺產」,每年均舉行盛大活動,吸引國際間百萬人次參與和觀光。在聯合國設立「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後,南韓即準備申報端午節為該國遺產。
他表示,中國民俗節日文化遺產一直受到損害,有的被人為地淡化,有的被扭曲變形,端午節、清明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佳節,一直未列入國家法定節日加以保護,以致當代青少年只熱衷於歡度西方節日。
周和平說,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著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民族民間文化的保護。在年輕人熱衷於慶祝西方節日如聖誕節、情人節等時,卻冷落了中國自己一些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傳統節日,這是令人遺憾的事情。
* 端午節由來與傳說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主要有四種,其中以源於紀念屈原的傳說流傳最廣。
相傳在戰國時代,屈原「以忠被讒,見疏於懷王,投汨羅江以死」。楚國的人民知道這個消息之後,都不約而同的趕到江邊來,想找尋他們所敬愛的屈原,可是一直都找不到屈原的身體。為了不讓水中的魚蝦把屈原的身體吃掉,他們就在江上劃著龍舟、敲鑼打鼓,希望能將魚蝦趕跑;還用粽葉包米飯,作成粽子,投到江餵給魚蝦吃,希望屈原的身體不要受到傷害。這就是划龍舟、包粽子的由來。
其他另外三種傳說是:源於紀念伍子胥、源於紀念孝女曹娥、源於古越民族圖騰祭。
端午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及文化傳統,很早就流入日本、南韓、越南等周邊國家。
* 韓國的端午節
在韓國,農曆5月5日端午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 端午節婦女們用菖浦(用菖浦葉洗頭,頭髮光澤)洗頭,玩蕩鞦韆, 男人摔交。過去,女子不能輕易出門,只有這一天才能盡情享受戶外的世界。另外,人們也將扇子作為禮物贈給友人以祈願夏天不會中暑。
端午節時,人們還做樣子像車輪一樣的車輪餅吃,採用這個食品的名字還把端午節稱為車輪節。
* 什麼是「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
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簡稱非物質文化遺產)又稱無形遺產,是相對於有形遺產,即可傳承的物質遺產而言的概念。它包括各種類型的民間傳統和民間知識、各種語言、口頭文學、風俗習慣、民族民間音樂、舞蹈、禮儀、手工藝、傳統醫學、建築及其他文化藝術。
2001年5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的首批19個「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中,中國昆曲位列其中。2003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中國古琴藝術入選第二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包括什麼,1989年10月17日至11月1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二十五屆會議通過《保護民間創作建議案》,建議世界各國盡快採取行動,保存、保護並傳播民間創作這一全人類的共同遺產。
民間創作(或傳統的民間文化)是指來自某一個文化社區的全部創作,形式包括語言、文學、音樂、舞蹈、遊戲、神話、禮儀、習慣、手工業、 建築術及其他藝術。此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了「人類口述與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條例」,旨在獎勵口頭和非物質遺產的優秀代表作品。代表作的範疇包括四大部 分:一是詩歌、史話、神話、傳說等口頭表述;二是音樂、戲劇、木偶、歌舞等表演藝術;三是社會風俗、利益、節慶;四是有關自然界的知識和實踐。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