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趙靜瑜╱專訪
旅美知名鋼琴家陳毓襄上週五替自己的學生呂京蓉代打上陣,與國家交響樂團(NSO)合作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從決定到第一次跟樂團彩排,只有短短三個鐘頭的時間,演出成績精采。在代團長也是呂京蓉父親——教育部常務次長呂木琳的決定之下,陳毓襄確定將繼續代打之後新竹與台南的兩場巡演。
這不是陳毓襄第一次為人代打,一九九六年陳毓襄早晨在紐約家中,接到哥倫比亞經紀公司的電話,要她晚上到溫哥華代替一九九五年蕭邦鋼琴大賽第二名的烏茲別克裔鋼琴家蘇塔諾夫(AlexeiSultanov)開一場獨奏會,就像小說般傳奇情節,飛機下午一點起飛,票已經開好,十五分鐘之後,專車抵達,送陳毓襄去機場,「紐約飛溫哥華要五小時,剛好在開演前抵達了音樂廳。」回想當年,陳毓襄才二十六歲,沒有時間忐忑不安,「我只告訴自己,如果我可以完成這一場音樂會,世界上就沒有任何事可以難倒我。」那場音樂會連節目單都沒有印,陳毓襄說,她上台時先自報曲目,如序演出,「那次讓我印象深刻,我知道我自己可以完成。」
這次的代打,也讓陳毓襄覺得相當特別,「呂京蓉跟我在美國是同一位老師,有時候呂京蓉會來找我上課。」上星期四呂京蓉返國,當天晚上就給陳毓襄打電話,呂京蓉說她雙手突然無力,無法與國家交響樂團合作,「呂京蓉是一個非常穩定的優秀鋼琴家,她情緒非常平和,突然這樣,我非常驚訝。」兩人講了好幾個鐘頭,「我以為她是壓力問題,求好心切,我也試圖鼓勵她上台演出。」但在要對音樂會負責的狀況之下,最後代團長呂木琳與全家決定讓呂京蓉好好養病,並請陳毓襄上台演出,果然順利完成上週五的音樂會。
「第一次跟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是在這樣的機緣之下,連我都覺得很奇妙。」陳毓襄說,前幾年兩廳院曾經規劃讓陳毓襄與NSO合作,不過因為檔期問題,雙方錯失合作機緣,這次在匆促之下合作,也算是冥冥中的注定。身為一位音樂家,身上隨時要有兩套完整的獨奏會曲目,還要有五首以上的協奏曲可以上場,陳毓襄的實力,讓她把握住更多機會,在舞台上綻放光芒。
「能夠成為一位音樂家,為音樂奉獻,其實都是一連串的機緣所造成。」陳毓襄說,這次返國跟兩位台灣最好的指揮呂紹嘉跟簡文彬合作,「說真的,給我很大的刺激。」接觸到好的指揮,才知音樂的深度,「無可言喻,獲益匪淺。」(//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