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雙年展探索全球化影響下的個人身分

標籤:

【大紀元5月2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兩年一次的第四屆「台北雙年展」即將在今年十月二十三日開展,主辦單位北美館昨天公布策展人及策展方向。由比利時籍的芭芭拉‧范德林登及台灣的鄭慧華擔任雙策展人,並採范德林登提出的「全球化影響下的個人身分」為策展方向,北美館館長黃才郎表示,雖然明確主題尚未定案,但方向大致依此定調。
 
隨著全球性的變化,探索「個人身分」時所面對的問題,早已遠遠超出國家與國家、私人與公眾之間的疆界。黃才郎說,「台北雙年展」自一九八八年創辦至今邁入第四屆,其發展軌跡已由背負沉重包袱朝向開放態度。
 
「全球化」在經濟、科技、政治、社會、文化等各領域已然勢不可擋,探討與展現多元的文化視野,也是當今藝術創作的趨勢。所以,這次的策展過程也將讓藝術家嘗試與不同領域的專家對話,希望能激發出新的文化思維與面向。
 
提出本屆策展概念的范德林登,是歐洲頗受注目的年輕一代的獨立策展人,曾負責統籌「歐洲文化之都--安特衛普九三」的當代美術部分,參與的重要展覽策畫,包括一九九八年與瑪莉亞‧林德、羅伯特‧弗列克共同策劃「第二屆歐洲之聲」;一九九九年於紐約P.S.1與克勞斯‧貝森巴哈、阿蘭娜‧赫斯共同策劃的「Z世代」;同年與漢斯.烏立希.歐伯里希特共同策劃的「實驗室」,以及「歐洲文化之都-布魯塞爾二○○○」。
 
范德林登提到她在歐洲策畫的幾次大展表示,柏林圍牆拆除後,東歐與西歐產生重大的文化衝擊,為此,她去了東歐很多地方,試圖聯結東、西歐的文化特質。在「實驗室」裡,范德林登的策展概念,更由藝術家的作品延伸擴大到整個創作過程,想藉此探討藝術家如何突破舊有美術機制的框架與概念,釋放新的能量。
 
另一位藝術評論者兼獨立策展人鄭慧華,多年來以加拿大的台灣移民身分居住與工作於台北、溫哥華兩地,對於這次全球化趨勢下的公民意識,也有獨到的見解。鄭慧華表示,以她自己在西方生活的經驗,及身為移民觀察當地的藝術特質,再對照思考台灣當代藝術發展,藝術家與當代生活文化的關係及其創作,成為鄭慧華近年來關注的議題。由此議題延伸出的策展主題,包括去年曾策劃的「看不見的城市」,在溫哥華當代亞洲藝術國際中心展出,今年八月,鄭慧華還將在台北敦南誠品藝文空間,先推出「穿越--廢墟與文明」特展,邀請溫哥華的藝術家來台展出。

相關新聞
新導演砲轟電影政策
鶯歌陶博館辦荷蘭講座  吸引同好
【攝影天地】斑扇尾鶲的溫馨小家庭(2)
【攝影天地】斑扇尾鶲的溫馨小家庭 (1)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