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宇:中國經濟宏觀調能否”軟著陸”

標籤:

【大紀元5月19日報導】中國最近推出的經濟的宏觀調控政策,引起很大反應。其實,在今年三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已透露出宏觀調控的訊息,到四月底採取實質措施後,引起全球股市的震動。雖然北京一再強調這次宏觀調控不是”一刀切”,但是否能”軟著陸”,仍受到廣泛關注。

這次宏觀調控政策的出台,前後經歷了半年有多。自去年中開始,中央政府感覺到內地經濟出現局部過熱的勢頭,已實施了較溫和的調控措施,例如,增加存款準備金率,以及針對個別地區有可能投資過熱的行業,發出銀行貸款指引和行政指令,希望遏抑這些行業的投資過熱現象。

但是,今年開始,由於不少地方繼續偷步上馬,新開工項目大增六、七成,促使中央政府加強宏觀調控力度。今年三月,溫家寶向全國人大會議提交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宏觀調控已成為主調,但因具體措施當時未出台,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到4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專門召開會議研究經濟問題,就是要向全國發出訊號,表示中央將堅決果斷地推行宏觀調控。國務院有關部委於是紛紛出招,既有針對個別投資過熱行業的信貸指引和行政指令,又有勒令清理違規投資項目的國務院通告,以及發布加強土地管理的規定。這時,大家才真的相信,緊縮經濟來了。

黃先生是廣東一個地方開發區的負責人,他認為宏觀調控措施對一些落後地方是當頭一棒,他說:聽了國家實行宏觀調控的消息時,有喜又有憂。喜的是,原材料價格下降了。但是,卻擔心對地方經濟的發展不利。因為落後地方往往慢半拍,先進地區發展時跟不上,剛要上馬大項目時,又遇到國家的宏觀調控措施,所以,又失了發展的機會。

“經濟過熱”是中國特色的詞語,它並不是甚麼真正的經濟增長過熱,實際上是”體制過熱”,是體制問題和結構問題引起經濟過度膨脹。這些問題具體體現為三個矛盾:首先是不完全的市場經濟體制和行政體制的矛盾,其次是管制的進出口制度與市場的矛盾,第三是政府自己的權力擴張、官員腐敗與經濟運行的矛盾。

大陸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的歷史說明,政府投資是維持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和主要手段。龐大的國有經濟,眾多的政府部門,承擔了大量的項目建設職能,政府成為直接的利益相關者。加上官員考核制度的關係,地方官員的”政績工程”比比皆是,屢禁不止。

所以,這次宏觀調控,主要是收縮一些地方項目和過熱行業。例如,4月27日,鋼鐵業被首先拿出來祭旗。江蘇鐵本公司投資的106億元人民幣的鋼鐵基地將化為流水。蘇州市政府坦承其損失將高達50億人民幣,而個人投資也高達10餘億。更可怕的是,幾家國有銀行又會增加數十億元人民幣的壞帳。這宗案件中的銀行負責人及政府官員將被處分。

1993年的宏觀調控,主要是金融界的混亂所造成。當時的人民銀行行長李貴鮮被免職。但行內卻樂觀地認為,這次宏觀調控因為是結構調整,可能無人會”背鍋”。周先生是一名跑財經的記者,他認為:國際市場過分擔心,趁機炒作。看來,這次宏觀調控對經濟衝擊有限,壓縮一些行業,例如,控制汽車生產,事實上汽車銷售也疲軟,市場需求沒那麼大。但農業、能源等投資加大,總量的投入還是可觀的。

中國國家統計局近日發表的數據顯示,四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34.7%,低於第一季度47.8%的增幅。官方認為,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步伐有所放慢,是控制過熱經濟的措施開始顯現成效。但是,市場消息近期預測,中國有可能會提高利率,這將是中國在過去近十年間首次加息。因此,部分經濟學家仍然擔心,中國經濟仍有可能急劇放緩,也就是出現”硬著陸”。

今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又一重要關口。經濟學者認為,宏觀調控能否成功,關係到中國經濟能否跨越關口。保持適度增長,這是溫家寶內閣面臨的又一挑戰。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