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19日訊】歷經一年多的纏鬥後,中國彩電對美傾銷案,正式宣告敗訴。5月14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做出終審裁決:中國彩電對美國同行業構成損害,將被課以重稅。
應該說,這一敗訴結果,並不令人意外。事實上,截至2004年2月,中國商品遭遇外國反傾銷已愈600起,居全球榜首。即便加入世貿組織以後,國際上針對中國商品的反傾銷依然有增無減。彩電對美傾銷案,不過是其中之一。早在美國之前,中國彩電就在另一個大市場—-歐洲聯盟遭遇「滑鐵盧」:因反傾銷,中國彩電被歐盟市場排斥在外,長達15年,直至2002年,才重獲有限的進入機會。
令人意外的卻是,中國彩電在美敗訴,敗因不在外部,而在內部。中國彩電同行在應訴中的「窩裡鬥」,鑄成整個中國彩電業的敗局。
首先,中國各彩電企業雖曾有意聯手應訴,卻未能達成共請律師、共同應訴的一致協議,最終各行其是,中國彩電共推出9家應訴方,嚴重分散了力量;其次,因出面起訴中方彩電傾銷的,是美國一家名不見經傳、僅700員工的小廠 —- 五河電子公司,中方懷疑有「幕後黑手」,不僅懷疑法國、日本等國企業,也自相懷疑。中國彩電的龍頭老大 —- 四川長虹,首當其衝,備受指責。四川長虹被迫發出公開信,表示:國內個別媒體和企業的言論,讓長虹深感悲哀。這些言論缺乏應有的謹慎和立場,傷害民族利益,也未顧全大局。長虹呼籲:業內同行及媒體,應儘快達成一致對外的共識。長虹的呼籲,沒有得到任何迴響,各企業依然我行我素,各走各道。為求私利和自保,中方個別企業甚至不惜與美方企業暗通款曲;最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以5比0做出終審裁決:中國彩電敗訴,美國五河公司勝訴。其中,四川長虹淪為最大的犧牲品。中南海通過其官方喉舌《人民日報》歎道:「由於中方彩電業中個別廠家與美國申訴方五河電子公司的幕後交易,使原本把中國彩電出口美國市場減低到’零稅率’的希望化為泡影。」這等於承認:中國彩電敗訴,乃因為「內鬼」作祟。
與中國彩電業敗訴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馬來西亞彩電業的勝訴。實際上,馬來西亞彩電業與中國彩電業,是此次遭美國五河公司起訴的共同被告。在該案進行過程中,馬來西亞政府與各彩電企業一致對外,積極行動,援引世貿組織有關反傾銷協定的條文,並以墨西哥等國對美彩電出口高於馬來西亞,卻未受指控為例,據理力爭。美方最終裁定:馬來西亞彩電並未對美國同行構成損害。
除了一致對外,被當作「市場經濟」國家對待,是馬來西亞彩電勝訴的另一重要原因;中國則繼續被當成「非市場經濟」國家。美國商務部在反傾銷調查中,一直沿用第三國商品價格替代辦法(這次為印度),估算中國商品價值,對中方十分不利。
不久前,中國總理溫家寶和商務部長薄熙來出訪歐洲,在「中歐投資貿易研討及洽談會」上,薄熙來稱:「我今天只想對大家說一句話:希望盡早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 溫家寶與歐盟主席普羅迪會談時,也反覆強調:希望歐盟盡早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同其他歐洲國家領導人一樣,普羅迪僅以「外交辭令」含糊作答。對中方的要求,西方國家一直抱以「聽其言,觀其行」的審慎姿態。事實上,正是由於中國自己的改革步伐緩慢,尤其政治體制改革嚴重滯後,至今未能建立獨立的司法體系,使各國不得不仍將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這,已經成為中國融入國際主流社會的最大障礙。
鑒於中南海諸公戀棧權力,固守既得利益,以「穩定」為名,長期拒絕政治體制改革,人們斷言:中國「入市」(取得市場經濟國家地位)比「入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還難。這也是中國商品不斷遭遇反傾銷調查、並屢屢敗訴的主要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反傾銷行動,也隱含了美國與歐盟的國際戰略:調控和平衡市場份額,不讓某一國佔據某一種商品的全部市場份額。尤其面對中國這樣一個「後冷戰」時期的最大「潛在敵」(主要因為意識形態的對立),西方國家沒有理由對中國商品完全敞開大門。在這方面,美國《全球商業》雜誌前執行編輯林恩的觀點具有代表性:亞洲經歷了幾十年的高速經濟增長之後,到處存在爆發衝突的可能。我們當然要問:當生產網絡所倚重的某個國家,在掠奪了這個網絡的幾條幹線並開始發號施令的時候,會出現甚麼情況?
這一切,再次證明,世界上不存在「純粹的」經濟,經濟與政治密不可分。價廉物美,未必就能佔有別人的市場。包括彩電在內的中國商品,在國際上磕磕絆絆,真正的絆腳石,卻在國內,在內部,在於那些因貪占既得利益而百般抗拒政治改革的當權者。
(自由亞洲電台)(//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