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進少觀所 少年哭訴:在那裡我受到尊重

人氣 20
標籤:

【大紀元5月1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蕭夙眉╱中縣報導〕九十二學年進入尾聲,台中縣李姓國一學生逃學、蹺家,上課天數不到一個月,李母自認無法管教,十四日委由警方將兒子送少觀所;李姓少年哭著說,被關總比在家裡面對繼父好,甘願留在少觀所一輩子。

  李姓少年面對三度進入少觀所,寫下「經過這次教訓,我已經徹底覺醒,出來以後要重新做一個學生,不再偷東西、逃家、逃學、撒謊」等,他滿臉是淚地指出,最喜歡媽媽,但媽媽卻不要他,所以他逃學、蹺家,再也不要回家。

  李母透露,小孩不乖,常說謊、偷東西,她無法管教,希望交給少觀所處理;李姓少年的繼父否認對少年不好,他強調,每次管教小孩,小孩常回答「你憑什麼管我」,讓人十分頭疼。

  李姓少年昨天全身髒兮兮在街頭閒逛,員警訪查後,確認他為失蹤人口,且最近半年有多次蹺家紀錄,家人四度報警協尋;去年十月、十二月,他因偷竊和蹺家,兩度被收容少觀所。

  當警方通知李母,李母卻說「我沒有辦法管他,請你將他再送去少觀所,拜託」,電話那頭留下「嘟、嘟」聲響,員警一臉錯愕,校方趕抵警局處理,少年哭訴「我願意去少觀所,因為在那裡受到尊重」,這番話令老師鼻酸。

  李姓少年自幼父母離異,李母再婚,少年由外婆撫養,外婆病逝後,李母接回小孩同住,李姓少年升上國中,陸續上演失蹤記,去年九月底無故蹺家、逃學,期間因偷竊被送進少觀所,待了一個月。

  不料,甫出少觀所不久,少年又因離家出走二度進入少觀所,今年三月少年返家,於家中待了一星期,又失去蹤影,校方、警方急著找他,卻遍尋不著。

  李姓少年說,蹺家期間都睡在土地公廟、公園、騎樓,肚子餓向路人、親戚要錢討救兵,白天待在網咖,若身上沒錢,就在街頭逛來逛去,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

  警方問他為何不回家,少年低頭說「繼父常對我冷嘲熱諷,媽媽也不喜歡我,我甘願睡在鄰居騎樓下,就是不要回家」,說著說著,無助的眼淚奪眶而出。

  校方指出,少年感受不到家的溫暖,選擇蹺家、逃學,多次被報為中輟生,老師、社工人員介入輔導,但少年返家後,不斷上演失蹤記;若扣除寒假,少年到校上課的天數不超過一個月,看著他哭,老師和校長也無奈。

〔記者蕭夙眉╱中縣報導〕隨著單親家庭增多、社會結構轉變,全國中輟生人數近三年維持九千人上下,青少年心理輔導專家分析,教育體制中認輔制度出問題,輔導老師不足,中輟生不知如何面對異樣眼光,返校之路更坎坷。

  前教育部長曾志朗曾致力推動找回中輟生政策,教育部統計,八十八學年度,中輟生人數五六三八人;八十九學年有八六六六人,九十學年為九四六四人,九十一學年共有九五九五人。中輟人數持續增加,復學率也從六十一%攀升至七十六%。

  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系主任趙淑珠分析,台灣的教育體制沒有給中輟生足夠的「呼吸」空間,每十五班才編制一名專任輔導老師,中輟生返校面臨同學異樣眼光之際,欠缺專人一旁輔導,缺乏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的先機,導致多數中輟生在無助情況下,再上演逃學、蹺家。

  台中縣大里仁愛精神科主任王志中則表示,學習受挫、家庭因素、教師管教不當、受同學排擠、身心疾患等因素,均會導致拒學症,尤其單親家庭增多、社會形態轉變,網咖、電玩店等誘惑,拒學症發生機會相當高。

  王志中強調,拒學症好發於剛上小學、國中、高中的學生,環境轉變,導致他們常以頭疼、肚子痛等為由,選擇逃避上學,若未在第一時間發覺,演變成無故缺課、離家出走。

  一位校長指出,中輟生非學校問題,部分家長不負責任,將小孩丟給學校管教,成長中的孩子感受不到家的溫暖,導致中輟生人數居高不下。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經常翹課參加幫派學生較易有泛焦慮症狀
七蒙古少年扒手 香港鬧市落網
組圖﹕乞討少年鋼筋纏脖口吞寶劍 觸目驚心
首屆童工問題世界兒童大會開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