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思婷香港報導)用頭髮製醬油、用腐爛死豬肉製罐頭、加入化學物質製粉絲、用工業用鹽醃製泡菜、工業用雙氧水漂白魚翅……對於國內頻頻出現問題食品,而且很多在香港市面都有出售,化驗結果也顯示不合格,當局仍強調中國製食物質素並沒有下降,有問題食品未輸入香港。
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十二日公佈問題粉絲化驗報告,其中一個山東省生產的敘龍牌龍口粉絲,含有的二氧化硫,為八萬分之一百四十,超出法例規定的一百。香港一家電視台所做的化驗結果是,被抽查的粉絲含致癌物。
食環署署理副署長(食物及公共衛生)何玉賢接受無線電視訪問時表示,看了有關化驗報告,他認為市民無需過於憂慮,因為有問題的食物都在國內被發現,「在國內有問題的食物,不等於會影響香港」,因為國內的食物分為兩批,一批供應國內,另一批輸出到香港和海外。
香港一些雜貨舖、超級市場等的部分食品的包裝都用簡體字,銷售對象應該是國內人民,但亦流入香港市面。
「不合格水平相當低」
雖然國內近期不斷被揭發很多問題食品,但食環署認為食物質素並沒有下降,反而是有所改善。何玉賢說:「香港很大部分的食品都是由國內運來,由某種程度可以看到,內地的食品水平正在上升。整體來説,每一千個我們(食環署)化驗食品裏面,只有三個不合格,水平相當的低。」近年,當局亦未發現內地有問題食品大批流入香港,而需要回收。
食環署承認,市面上成千上萬種食物,署方根本不可能全部都去檢驗。
不過,食環署認為香港的食品若出現問題,責任不在署方。因為零售點和銷售點有最終的責任,確保售賣食品的質素。若這些商人違反食物安全條例,最高可以被判監六個月及罰款五萬元。
食環署又認為,現時的通報及監管措施足夠保障市民的健康。而內地入口香港的食品,都要取得國家質檢局的認可。
中港監管機構不可信
一名市民向記者表示,發現一連的食物問題後,令她質疑國內的衛生檢驗監測部門的可信性,連香港的監察機構都不能相信,明明是有問題還要說沒有,而且遲遲不公佈!
她又說,以前覺得大陸食品價廉物美,現在為了家人健康著想,考慮多些搜尋本地製造的食品,必要時寧可買「來路貨」,變相被迫「食貴(口野)(廣東話,意即吃昂貴的食物)」。
上周,國內媒體披露龍口粉絲的問題後,香港有線電視將市面上買到的內地生產粉絲,送往化驗所化驗,翌日的結果顯示含有可致癌的化學物質。港府的化驗則要等到十二日才公佈,而且是在輿論批評下才肯公開有問題粉絲的牌子。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