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勁松:治理經濟過熱 溫政府手法陳舊

陳勁松

標籤:

【大紀元5月12日訊】溫家寶出訪歐洲前,正式承認中國經濟過熱,宣佈將採取措施,讓中國經濟降溫。此言一出,各國股市、尤其亞洲股市紛紛下挫;一些處於經濟復蘇期的國家,如日本、韓國等,則紛紛調低各自的增長預期。

“中國打噴嚏,亞洲、乃至整個世界都可能感冒。”經濟學家如是比喻這一現象。這一”噴嚏”現象,揭示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事實上,占世界人口20%多的中國人,所創造的經濟總量,還僅占全球經濟總量的4%,但鑒於當前全球經濟增長緩慢,中國經濟增長在全球經濟增長中所占比例達到13%。增長對增長的影響,才是各國”感冒”的真正原因。

全球産業結構正急劇變遷,製造業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加速轉移,當發達國家紛紛跨入電子化、資訊化的”軟體”時代之際,發展中國家拾起發達國家的”前朝”遺産,繼續”補課”,強化其”硬體”。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人口衆多、勞動力低廉的中國,逐漸成爲全球製造業中心,或曰:世界工廠。目前,中國每年消耗世界主要原料高達20%至40%。不少國家仰賴與中國的貿易。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快一慢,都可能激起世界經濟的漣漪。

去年一開始,中國經濟就呈現新一輪過熱。在激烈的爭議中,中國當局從最初矢口否認過熱,到逐漸默認過熱,最終公開承認過熱,經歷了整整一年多時間。在此之前,中國經濟從過冷到過熱,從物價下滑到物價暴漲,從通貨滯脹到通貨膨脹,幾乎一步跨進。

中國經濟的表面增長,實際由投資構成,主要是政府投資和外商投資。尤其地方政府與國營企業,爲樹”政績”,爭相投資,搶上鋼鐵、水泥、電解鋁、汽車、房地産等熱門專案,成爲物價飛漲、經濟過熱的主要推手。僅今年首季,中國投資增長就高達67.4%。投資,本身就能形成産值,營造增長。然而,産值的增長,並不等同於利潤的增長,因爲,更大規模的,是成本的增長。

一系列病態現象,透視出高增長下的高危險:重復建設,低水平,高成本,導致資源嚴重浪費;資源、能源高度緊張,舉凡煤、電、油等,均告吃緊,其中,電力短缺已經發展到23個省市自治區;私家車10年間暴增6倍 ,交通堵塞,運輸不暢,成爲制約國民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有力瓶頸;企業惡性競爭,競相降價,出口時遭遇國外政府反傾銷措施,造成額外損失;盲目開發,官商圈地,致使國土資源空前流失……

溫家寶雖然宣稱要控制經濟過熱,然而,所採用的,依然是行政干預那一套陳舊手法。比如,命令銀行減少對一些行業的貸款;從嚴審核某些類型的投資;勒令一些專案,諸如怒江水壩、江蘇鐵本等停工、下馬。至於國際上公認的、對治理過熱與緩解泡沫相對有效的市場措施,如匯率工具等,溫政府幾乎未予採用。正是這種人治的惡性循環,治標不治本,使中國經濟每過幾年,就要顯現過熱與泡沫,每過幾年,就要大喊”軟著陸”。

這一切表明,儘管與1949至1978年的人爲破壞時期相比,25年來,中國經濟有所恢復與發展,但因缺乏民主與科學決策機制,當權者對中國經濟的宏觀把握,遠未達到理想狀態,一直陷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被動境地。效率低下,弊病深重。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陳勁松:釣魚島風波  北京喪權辱國
陳勁松:取消農業稅﹐農民能否翻身﹖
陳勁松:盜版猖獗  中方歸咎境外
陳勁松﹕中國突發糧食危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