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選擇了羅格.巴尼斯特

標籤:

【大紀元5月12日訊】大概20世紀前半期,1英里跑比奧運會的那些規定項目更讓人著迷,要在4分鐘內完成1英里跑是一個極限的追求。許多西方的生理學家認為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超越了人類的身體條件,有些甚至認為如果過於追求這個記錄,會讓人死於非命。
  在1954年5月6日羅格.巴尼斯特(Roger Bannister)用時不到4分鐘(3分59秒4)跑完了1英里,這一事件至今仍被認為是偉大的成就。《今日美國》評論說,「就像橫渡大西洋的林德羅特和登上月球的宇航員阿姆斯特朗,這一步就是人類精神的一個里程碑」。
  巴尼斯特在1952年奧運會中拿到1500米跑的第四名,可那時候1英里跑比奧運會的那些規定項目更符合西方人的口味,特別是始終無法打破4分鐘這個物理時間的限制更激發了巴尼斯特的興趣,他聯合牛津的兩個同學布拉謝和查特威,練習了幾個星期,他們覺得1954年5月6日應該是一個不錯的日子,於是挑戰就定在那天。
  老天開了個玩笑。那天,巴尼斯特清晨起來覺得生命一下子黯淡起來,一個標準的英國春天,陰雨,風也不小。這不可能是一個創造奇蹟的日子。不過,很快雨就停了,風還刮著,可是當他們預定的時間接近時風正在變小。「天氣越來越溫柔了。」
  巴尼斯特創造了奇蹟,「最後200米時,我預感到自己將完成一生中最神聖的事情。」應該說,他是一個幸運兒。當時的名將、澳大利亞的約翰.蘭迪和美國的威斯.桑蒂一直在後狂追,可是他們沒有成功。
  那些以為能夠在跑道上不斷改寫世界記錄的人都是大腦發達、四肢簡單的傢伙就大錯特錯了,巴尼斯特是牛津大學彭布羅克學院的碩士,後來成為著名的神經科專家、作家。
  他曾經講述自己對生活的態度:「如果你問我,生命中究竟是神經學還是田徑重要,那麼我想天平應該偏向神經學那邊。」
  上世紀50年代,一個純真年代,業餘體育還是主角。為了創造歷史,巴尼斯特所謂的準備活動就是每天練習35分鐘。歷史選擇了巴尼斯特,人們也只記住了巴尼斯特。無數的榮譽撲面而來,他只選擇了平靜。沒多久,巴尼斯特就退役了,繼續自己的學業,所有的榮譽和獎盃都獻給了彭布羅克學院。
  體育史專家巴斯康比分析了巴尼斯特的體育觀,「羅格最迷人的一點就是他從來沒有把運動當作一項金錢的遊戲。沒有大規模投入,也沒有利用這玩意賺錢。他可以把這個記錄轉換成各種商品,可是他沒有,唯一沾點邊的就是寫了本自傳。」@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灣北市春季田徑公開賽  九日熱鬧登場
義以巴田徑冠軍將一同為和平而跑
美飛毛腿兩雄對決 葛林擊敗蒙哥馬利勝出
中共否認要請美國短跑名將麥克強生擔任國家教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