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七日電)「揉皮術」是阿里山鄒族特有的製皮革技術,源自一段古老的鄒族神話,族人身上所穿戴的皮革製品,大多是用此法揉製而成;鄒族牧師汪啟聖,就將這段神話刻成木雕,將鄒族神話具像化。
在阿里山鄉樂野村傳教的汪啟聖表示,鄒族人天生愛好打獵,在獵得動物之後,就以傳統的揉皮技術,將動物的皮革揉製成衣物,由於製作技術精湛,耐久不壞,因而成為台灣原住民族中頗具特色的文化技術。
汪啟聖指出,關於「揉皮術」的由來,相傳早年在「拉拉吾雅」(現今樂野村)有一條野溪,每天傍晚都有一頭大公鹿前往喝水,鹿群必須等公鹿喝完水之後,才敢到溪邊喝水;部落長老對這頭大公鹿非常崇敬,一再告誡族人,千萬不可獵殺這頭公鹿。
但是族內有一名勇士,竟然不顧長老規勸,守候在溪畔,等到大公鹿前來喝水時,他張弓欲射,只見公鹿突然變成體型碩大的鹿精,雙眼有如日月般明亮;他一收弓,鹿精馬上又恢復原狀。
這名勇士不顧禁忌放箭,大公鹿受傷往深山逃跑,勇士循著血跡,在一棵茄苳樹下,發現公鹿正咀嚼葛藤的葉子,並將嚼碎的葉子敷在傷口止血,讓勇士大為駭然。
勇士研判自己射中的是一頭妖獸,正待轉身離開之際,竟然被鹿精發現,鹿精將這名勇士抓起,掛在樹幹上,前後搓揉,直至勇士的外皮柔軟才停止,鄒族人也因此學得揉皮技術。
汪啟聖表示,這段神話雖然荒誕不經,但是也可以看到先民豐富的想像力。多年來不斷研習書法、素描與木雕的汪啟聖,就將這段神話雕刻在牛樟木上,並取名為「勇者無懼」,將鄒族神話予以具像化。
嘉義縣唯一的鄒族原住民議員湯進賢說,這段在鄒族社會中流傳甚久的神話,給予族人深切的啟示,那就是:「不聽老人勸,吃虧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