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7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八日電)長期從事莫高窟壁畫臨摹和研究的敦煌研究院美術所館員吳榮鑒說,過去認為敦煌壁畫變色,是因為古人在作畫時顏料中使用了鉛粉氧化所致,但新的科學分析顯示,導致敦煌壁畫人物變色,主要是顏料中的朱丹質變。
新華社今天引述吳榮鑒說,敦煌研究院的科研人員對壁畫中人物畫顏料取樣進行了X光衍射分析,結果發現,敦煌壁畫變色與下列三項因素有重要關係:
|使用朱丹和含有朱丹的調和色,經千百年氧化反應,徹底改變了初繪時的色彩。
|植物顏料經千年氧化而直接褪色,或被下層變化的色彩上翻而掩蓋。
|敦煌土質是經海水浸泡過的海底床,含有大量的鹼性元素,成為顏料化學反應的催化劑。
吳榮鑒說,受營造時間和顏料使用的影響,從目前的研究狀況看,敦煌壁畫的變色可大致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在南北朝至隋代初期壁畫中,人物膚色及近似的色彩主要變成了黑色或鉛灰色﹔二是在隋代中期至元代的壁畫中,人物膚色及近似的色彩變成了褐色。
研究顯示,敦煌壁畫所用的顏料,主要以天然礦石顏料為主,植物顏料、人工合成顏料為輔,有硃砂、朱丹、黃丹、銀朱、赭石、土紅、石黃、雄黃、青金石、石青、氯銅礦、石綠、銅綠、滑石粉、高嶺土、白堊、方解石、雲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