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心理學家的愛情論

韓岩

人氣 83

【大紀元3月7日訊】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家羅伯特的愛情理論有個有趣的名字—愛的三角理論。說的是可以將愛解剖成三個成分,激情,親密,承諾和決定,每個成分居於三角的一角。那麼它們的各種組合可形成八種形態的愛的關係。第一種是無愛的愛,就是說三個成分都不存在的關係;第二種只有親密沒有其他兩者,比如喜歡之類的友情;第三種只有激情沒有其他兩者,一種癡迷,狂熱的愛;第四種叫空洞的愛,因為只有承諾和決定沒有火和水的實質——激情和親密;第五種親密加激情,就是我們常說的浪漫的愛;第六種親密加承諾,伴侶式的愛;第七種激情加承諾但沒有親密;第八:三者占全——完美的愛?羅伯特的劃分精細入微,令人浮想聯翩,比如這第一種無愛的愛會是怎麼樣呢?絞盡腦汁我想到一種:那些革命年代,將一個資產階級的大家閨秀強行許配給一個不識字的殘疾的農民兒子,大家閨秀一心想著逃跑;第四種:伴大款的啊,也許還有許多許多的中國的“正常”婚姻;但這第七種呢?有些夫婦在一個婚姻研究中報告說,他們性生活令其消魂,但他們彼此間沒有默契,理解,欣賞,感激,他們不會離婚,因為還有另一個經濟原因了;第二種則如一夜情。第八種:完美的愛情,但是我們能想像完美的愛情在現實中是什麼樣嗎?

羅伯特的愛情理論只是個分類,德國精神分析師弗洛姆卻希望深入愛的本質,弗洛姆的理論帶著倫理的意味,當然不是我們常常理解的僵硬的倫理。弗氏的理論,可以被稱為“愛的成就/能力”說。因為他以為愛不是任何人都能達到的境界,愛是一種藝術,既然是藝術,就必須學習,象學習任何一門其他藝術一樣;既然是藝術,那麼像是藝術有藝術大師一樣,愛也有愛的大師。他在他那本發表於1956年被翻譯成50種語言賣出約兩千五百萬冊的小書《愛的藝術》中說:“要成為大師,除了學習理論和實踐之外還有第三個必不可少的因素,即要把成為大師看得高於一切,這些目標必須佔據他整個身心。” 弗洛姆毫無疑問是現代社會許多時尚的尖利的批判者,他相信,之所以愛在許多人那裏不可能,是因為“人們一方面渴望愛情,另一方面卻把其他的東西:如成功,地位,名利看得重於愛情。我們幾乎把所有精力都用於達到上述目的,卻很少用來學會愛情這門藝術。”

弗氏理論中的愛看來指的是羅伯特類型中的第八種——完美的愛,而其他種類的愛在他看來則算不上是,或者有些根本意味著病態。弗洛姆的聲音已年代遙遠,儘管仍舊有人熱愛他的著作(這在德國尤甚——那裏有弗洛姆愛好者的協會),他的思想今天卻已不再那麼流行,無論是在澳大利亞,還是中國。我們會不會覺得他的思想有些空闊,不切今日之現實?聽聽這“愛的大師”的稱號,如果我叫你愛的大師,你一定會嘻笑,不是嗎?我在國內遇到一個離婚後的女子,她對我說,她真想知道怎樣去愛,但遍視周圍,她想學的榜樣都沒有啊。

那麼提倡愛的大師自己的情感生活是如何的呢?我們無從回到弗洛姆的時代,去近距離地觀看體會聆聽他的婚姻,我們只有從發黃的舊書中讀到:

弗洛姆在53歲的時候——弗氏前妻病故後幾年——與弗裏曼結婚,正是這場持續了28年直到他去世的熱烈情感孕育了《愛的藝術》。弗裏曼,這個高高的,自信的,高智商的,吸引人的,感性的女子,卻不懂得什麼是野心和競爭。有回,弗洛姆介紹她時是這樣說的:“世界上最懶的人。”但弗裏曼絕非疏懶,她一直感興趣國際政治,文化的多樣性和不同形式的社會組織。。。。她是弗洛姆的科學討論的平等伴侶,她閱讀他的著作,但同時她又感興趣掌相學和占星術,感興趣東方的精神傳統。弗洛姆陷入情網追求她像是個中世紀的遊吟詩人,但不是以歌,而是以他整個姿態,凝視,溫柔的語句。。。。。在他們76歲的時候,有時坐電梯而上還會忍不住地不避旁人地互相凝視和親吻。

現在讓我們暫時離開最後一個理想主義者弗洛姆,來看一下,今日在英美澳大利亞占主導趨勢的另外一個愛情學說:波比的依戀理論。波比:英國人,同樣是精神分析師,但又是個學院派的研究心理學家。英國人的表情肅穆而嚴謹,然而在波比森嚴的表情下,卻有慈母的關懷。準確地說,波比的理論是關於母親和嬰兒之間關係的理論。在接受世界衛生組織的委託,研究了各種形式缺乏母愛的幼兒後,他揭示了這些匱乏如何形成種種不同形態的心理結構。提出了依戀理論。

依戀理論說,我們心理的穩定和健康發展取決於我們的心理結構中心是否有個安全基礎,而在我們很小的時候,這安全基礎是更多由媽媽來承擔的。幼兒在屋裏玩的時候,會不時瞥一瞥他/她的媽媽是否在那,只要媽媽在那,幼兒便會大膽盡興地一口氣玩下去;如果媽媽不在了,那麼遊戲就會中斷,他/她的第一要務就是找媽媽,他/她將心神不寧,上下而求索尋找媽媽的“愛情”。如果媽媽是個“足夠好”的媽媽,這媽媽擔任的安全基礎就會內化為我們心中的安全基礎,我們長大後就有了內在的安全感。當然長大成人之後,除了這內在的安全感,我們還會需要我們的環境提供的安全感,我們的伴侶就是我們成年之後的最重要的外在安全基礎。那麼如果我們沒有“足夠好”的媽媽呢?那麼我們在孩提時代就開始有些特徵,比如,我們索性不要媽媽,媽媽回來了,我們懶得理,我們更關注智力活動,不太感覺情感;或者,我們表現得很矛盾,我們好象要靠近媽媽,但媽媽靠近了要擁抱我們了,我們又掙扎著要離開,我們對媽媽好象有很多怒氣,情感搖擺,缺乏理性。所有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沒有從母親那獲得安全基礎,所以我們或者發展成前者——一種強迫性的自我依靠,或者後者——我們又想要母親又不信任母親。正是在這裏,依戀理論對成年人的愛情切入了。請將以上描述換成“我們的伴侶”,那描述也適合用於不少成年人的愛情形態。依戀理論說,我們與我們小時候“重要他者”——父母或其他重要的照顧者——的互動模式會繼續展演在我們的愛情模式中。

相較起弗洛姆的理論來說,依戀理論的容顏似乎要寬和得多,這多辦因為它是建基於對現代的普通人——或比普通人還要匱乏的人群——的觀察,所以有人說弗洛姆的理論更像是一個關於精英的理論,而依戀理論要現實得多:我們之所以愛得不太好,並非因為我們沒有把愛情放在足夠重要的位置全力學習之,而是我們從小就不知道像樣的“愛情”是什麼,如果我們不知道也不相信有這麼好的愛情,怎會在我們的議事日程上將其放上與賺錢一樣重要的位置呢?賺錢的好處那可是在我們這個時代處處時時可以感受到的啊!細心一些的讀者也許從此可以看出依戀理論也是一種“愛是成就/能力”說,不過它強調了這能力是我們和“重要他者”——父母——的互動中學來的。

對於這能力是怎樣形態,它也有更細緻的論述:能愛的人基本上是這樣的:他/她能和人走得很近,很深;許多時候他/她對依靠別人和讓別人依靠他/她覺得很舒服,但他/她並不太害怕獨處,也不太過分在意別人是否接受他/她;歸根結底,他/她相信自己,也相信別人。這種安全的人也是理解交流自己和他人的情感的高手。相形之下,那強迫性的自我依靠者是那些面目平板,疏淡寡情者;縱然結了婚,他/她也要相“敬”如賓,在他的心裏,總有很多很多地方你是不讓進去的;他/她可能無法辨認話語背後的情感色彩,他/她自己的情感語彙本就不豐富;然而他們可能恰恰是一夜情者,壓抑而未發展的情感如一股潛流只有在性中才得以表達;也許正是他們中的一些組成了羅伯特理論中的第四類型的愛——空洞的愛。而矛盾的不安全者,將是另一個極端,她/他要緊緊地和伴侶纏在一起,這種強烈的欲望有時會把人給嚇跑,最終她/他總將覺得別人沒有和她/他一樣強烈的感情,在很深的心靈深處,她/他總是當心伴侶並不那麼看重她/他;她可能會“歇斯底里”,她/他可能會“嘮嘮叨叨”,她/他的語言就是缺乏一種動人且清晰的情感風格,沒法讓人比較容易地明白該怎麼做才能讓她/他幸福一些。

依戀理論描述了一個近乎宿命的故事。儘管它已經被許多研究和心理治療而證實,人們依舊會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除了母親,我們還會接觸到許多其他“重要他者”,然道他們不也會影響著我們情感模式的形成和演變嗎?還有我們的主觀能動性呢?新一代的依戀理論的研究者們正努力地回應著這個挑戰,他們的研究現在更多放在了母親之後其他各種關係對個體情感模式的塑型和互動。當我們讀著一些新的研究結果時,我們好象突然又回到了弗洛姆。弗洛姆強調,除了母親給予安全感的愛之外,還有父親的不同性質的愛——這種愛指導孩子正視現實的世界,它的種種困難和複雜。母親說:“無論你是怎樣,你都不會失去我的愛和我對你生命的祝福。”因此,我們獲得了乳汁和蜂蜜;父親說:“如果你做的不好,你就必須承擔後果,最重要的是你要不斷學習,擴展自己以理解這個世界,並且創造這個世界。我將幫助你,這是我對你的愛”。因此,我們獲得楷模和工具。我們整合乳汁蜂蜜楷模工具於一身,我們還在成長的道路上,在與更多的他人,與這個世界的互動中不斷發展壯大著自己。。。。。我們豐沛,於是我們方能給予,弗洛姆說:“有沒有能力把愛情作為一種給的行為取決於人的性格發展。。。。他/她應該同別人分享他的歡樂,興趣,理解力,知識,幽默和悲傷——簡而言之一切在他身上有生命力的東西,正因為他的給,他就不得不接受還給他的東西:那個因為得到而被喚醒了的生命的接受者的給予,彼此激蕩的生命力洋溢出無限的歡樂。。。。。”

當我們將弗洛姆和依戀理論放在一起的時候,我們似乎才有了一個稍稍完整的畫面,精英的和普通的,理想的和現實的,必須正視的和值得追求的。。。。

問題都有了答案嗎?不。而我們個體生活中的答案,更要靠我們的心去體悟,去創造。

心理學家們的研究和實踐在繼續,我和你,我們的生命在繼續。。。。。

韓岩,紐省註冊心理學家,心理諮詢師,中福會心理健康教育顧問 (Mobile: 0423085498, hanpsy4@bigpond.com) 將在近期於中福會舉辦系列心理教育講座,請關注各大報的中福會消息,或致電中福會(97160612) 查詢。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人妻日常】令人醉心的婚姻「蜜糖」
小心!這些結帳習慣可能給收銀員帶來困擾 
昆蟲學家教你幾招 防止螞蟻入侵浴室
有備無患 這些應急食物可應對沒水沒電的日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