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9日訊】近年來,中國大陸媒體報道,在九年制義務教育任務最重、覆蓋面最廣的農村基層學校,教師隊伍的流失現象十分嚴重。
四川日報3月28日就當地農村基層學校現存問題發表了題爲:爲何孔雀東南飛?農村教師流失現象調查(1) 。
*教育經費總量投入僅夠‘吃飯’而已
仁壽縣分水鄉中心學校地處偏僻的山區,是一所 “四無”學校,(即:無辦公室、無實驗室、無操場、無食堂),該校有近700名學生,40名老師。校長萬永介紹說,從1997年至今,先後有8名老師離開了這所學校,卻沒有一名老師進來。萬永感歎,“這樣一所學校,誰願意來呢?”
教導主任顔學俊說,學校沒有一套成套的住房。老師月工資只有600多元錢,自來水費每立方米4塊錢,比城裏的還高;大米、蔬菜等必需的生活用品比山下高出許多,由於條件艱苦,待遇差,有50%教師的家庭中夫妻有一個人是農村的,俗稱 :“一頭沈”。
遂甯市船山區桂花小學,2003年有6名一級年輕教師去了城裏,老師們的離去讓學校忙亂不堪,校長王新民一直在爲找老師而奔忙,王校長無奈地感歎道, “平日裏沒什麽獎金,也沒年終獎。我們這兒連去年調工資後的上漲部分都一直沒有發齊。每月幾百元的工資,有時還比不上外出打工的收入,怎麽留得住人呢?”。
王校長告訴記者,學校的收入來源主要只有兩部分:一部分是轉移支付的教師工資;另一部分是學生的雜費,沒有用於學校辦公經費的政府財政撥款。爲維持學校正常運轉,所收的雜費全用來支付水電費、粉筆費、添置必要的教學設施等都還捉襟見肘。如此一來,學校自然拿不出錢來爲老師提供其他的福利。
“不僅是待遇的問題,教學環境的惡劣讓我們不能不作出更現實的選擇。”曾在桂花鎮南埡一村小學任教的劉豔娟如是說。劉豔娟在桂花鎮南埡一村小學面對的是:沒有玻璃窗的教室,不通自來水的校園,沒修葺的校舍,一年後,劉豔娟最終選擇了離開。
當地教育部門的一名官員算了一筆賬:當地對小學經費投入一年約1.5億多元,其中支付小學教職工工資1.4億元。可用來支付教師福利、辦公經費、改善教學條件僅有0.1億元。
《2004年教育部門預算內小學教育事業費支出、基建支出明細表》上顯示,教育費約有80%多投入到農村小學。“可比例雖大,總量卻十分有限。”這名一名官員表示不足。“總量投入僅夠‘吃飯’而已,做不了什麽額外的事,而且我們對教育的投入在我省還算中上水平……”
*“沒有事業、沒有感情,我們還留在那裏等什麽呢?”
‘????
德陽外國語學校12名老師都是學校從省內各地挖過來的,其中,來自中江的就有5名。2003年到德陽外國語學校的鄧衛東稱,離開中江中學主要原因是,當地教育部門一直不能幫助其解決長達5年的夫妻分居問題。
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老師則說。 “我來自一個較貧困的農業縣,當初我走主要是因爲感到不公平。”。他說,在他原來任教的地方,首先是用人風氣不正,教好班要送禮、評職稱要送禮、評先進也要送禮。其次,除了行政津貼外,學校領導還巧立名目給自己發錢:沒上課,課時補貼卻比任課老師拿的還多;沒上畢業班課,就以在畢業班蹲點爲藉口,分走畢業班獎。另外,政策不能兌現。這位老師說,他們學校對高三老師,高考前一個政策,說考得好要如何如何獎勵他們,等高考成績下來後,政策卻變了,獎勵政策要麽是一紙空文,要麽大幅縮水。“沒有事業、沒有感情,我們還留在那裏等什麽呢?”
‘??br>這類故事還有很多……。
‘??br>(//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