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1日訊】在台灣進行大選和公投的緊要關頭,傳來了正副總統遭槍擊的消息,令身在北歐的我感到非常震惊。但我們海外人士很欣慰地看到,台灣人民冷靜而理性面對這一槍擊事件,他們按照原計划參加投票,絕不讓歹徒行凶的目的得逞。
這讓我想起去年九月瑞典關于參加歐元區的全民公投。在公投前几天,外交大臣安娜-林德被一個塞爾維亞移民子弟刺殺身亡,當時瑞典人民聲稱絕不向暴力屈服,全民公投如期進行。但反對和贊成的兩派公投拉票陣營,都一律停止正熱烈進行的宣傳攻勢。大家決定以積極參与投票的行動,向已故的安娜表示敬意。
政治領袖人物在關鍵時刻遭到蓄意攻擊或刺殺,古今中外的例子不少。如何對待槍擊事件,卻是一個社會的民主精神成熟和進步的標志。事實證明,子彈不能摧毀台灣人的民主追求。台灣人民對自己的命運擁有高度的責任感,台灣的民主制度雖然處于新生階段,卻展示出堅韌的力量。
從海外觀察角度看台灣的選舉,我本人并不在乎哪一個政党、哪一位人士當選,在我看來,統獨并不是最高价值,尊重人權才是人民的最大福祉。因此,不管哪一個政党當選,台灣政治家(不是政客)都有必要擴大胸襟,在搞好台灣本身建設的同時,關注亞洲和世界的民主和人權。
如果給已經執政四年的民進党政府開一張人權賬單,可以說是成績斐然。作為一個民選的政府,陳水扁總統在就職時,就發表了“人權立國”的理想,并提出几項人權政策,以和國際人權發展接軌為主要目標。在人權基礎建設方面,總統府成立了“人權諮詢小組”,行政院設立了“人權保障推動小組”,并在研擬《人權基本法》,以便將重要國際人權標准國內法化。政府還与非政府組織合作,發表了中華民國第一部《人權政策白皮書》。在具體實踐方面,台灣本土的人權狀況改進更是可圈可點。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從一個人權“輸入國”,變成一個人權“輸出國”,台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筆者經常談到自己為中國人權問題走訪歐洲好些國家的感受,即歐洲人對中國人權狀況比海峽對面的台灣人更為關注。這可能是因為台灣處在中共的武力威脅之下,自顧不暇,還由于台灣作為一個新生的民主國家,人權意識在民間的普及還不遠不如歐洲充分。
此外,由于民進党過去扮演的是反對党的角色,比較擅長選戰,有點局限于台灣本土。因此,再次當選的民進党政府應該認識到:關注并且促進中國、亞洲和世界的人權狀況,既是台灣作為一個民主國家的道義責任,也是台灣的最大利益所在,否則,希望台灣和中國統一的人,無法和一個專制國家去統一;希望台灣獨立的人,也無法在飛彈的威脅下獲得獨立。
我因此期待在這次大選之后,增長了民主經驗的台灣人,走出歷史悲情的角色,以自信的姿態,更多地參与國際人權活動,更多地關注海峽對岸的人權狀況,使台灣成為維護亞洲人權的支柱。
同時,我也對這次以少量票數輸掉選舉的國民党表示敬意。當年國民党曾經和平地放棄政權,從一個專制的執政党轉變為在野党,經過民主的洗禮,它在這次選舉中取得這么多民意的支持,其成績也是可喜可賀的。我希望國民党作為最大的在野党,在台灣發揮它促進民主和人權的作用,力爭在下一屆選舉中重新執政。
此外,在台灣大選結束之際,我寄望于台灣的知識分子,希望他們超越統獨之爭,不局限于藍綠顏色,去追求普世人權的价值。
大紀元首發 轉載請注明大紀元。(//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