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米生態社區 綠色重建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3月17日訊】 ﹙自由時報記者郭孟君採訪攝影﹚
埔里鎮邊陲的桃米社區,總面積不及台灣兩千分之一,卻有三分之二的台灣蛙類和三分之一以上的鳥種,震後重建的桃米社區,已儼然是座和諧的生態天堂。

 埔里鎮最西邊的行政區,就是有六條溪流流過的桃米里;過了桃米,就到魚池鄉了。這裡原來叫做「挑米坑」,清代住在魚池和更山區的居民,得翻山越嶺到埔里去買白米挑回家,回頭走到這處有樹林、有溪流的小山谷,還可略作歇息,因此才叫挑米坑。

 這裡從清代以來的幾百年間,生活的內容並沒有多大改變,居民平日在水塘溼地種植茭白筍,下過雨的清晨則爬上山坡收成麻竹筍。到現在,麻竹筍和茭白筍還是桃米最主要的農產品之一。沒有什麼重大開發,也沒有過度獵捕,看似追趕不上城市腳步的小村落,卻因而保存大部分的自然風貌。

生態價值 重新認知
 位在海拔四百到八百公尺間的桃米,只有十八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住了三百六十九戶人家。但是區域內有丘陵、谷地,瀑布、溼地和平原,正好是台灣生態多樣性最豐富的區段。一場九二一大地震,桃米里有百分之六十二的住家倒塌;一夕之間家園變色的打擊,促使桃米居民重新審視人與大自然的關係。

 由於有了這樣的認知,在重建的過程中,桃米便逐步將力量發揮在生態保育的面向。經過近三年的努力,居民不但自動自發地加入生態資源調查與監測,桃米現有大小溼地一百多座,大部分的人家還會在自家院落裡構築生態池。居住在都市裡的人,恐怕很難想像一座池塘裡的盎然生機吧:起初只有金魚藻在池底招搖,後來池面上開出了有著紅心黃花的台灣萍蓬草。

水上瀑布 綠色祕徑
 滿天飛舞的蜻蜓,是桃米里另一個讓人目眩神迷的景觀。晴天的早上十點前,或是暑熱稍退的下午四點後,經常有數不清的蜻蜓在天空盤旋,其中又以中路坑溼地最為壯觀。而沿著桃米坑溪前往水上瀑布,是本區觀察低海拔植物最佳場所。例如台灣特有常綠喬木桃實百日清,每年八到十一月,它的種托會變紅掉落地面。

 值得一提的是途中有一段桃米自主營造小組以人工沿著山壁開闢出來的林間藤巷,約四百公尺僅容一人的林間小徑,靠溪谷的一邊則是酸藤纏生的竹圍籬。過了林間藤巷和野薑花叢茂生的小徑,瀑布就不遠了。不過因為林道錯綜複雜,自顧自的摸進去可不是件聰明事。
這個世界上有許多地方自己去就能捕捉到風景,然而去桃米,透過土生土長的桃米人講述自己的家鄉,自然中更蘊藉著一種動人的情感。(//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生態旅遊蓬勃發展 動物緊張乃至死亡
專家稱大氣環流是影響沙塵暴的主因
環境專家警告保護黃河源區凍土刻不容緩
毛蟹土博士 愛「蟹」一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