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十五日電)台灣每年約有一萬名心血管狹窄的心臟病患安裝血管支架,優點是不必大手術就能暢通血管;不過,手術後一段時間,心血管仍有可能塞住,現在先後有二種塗藥支架問世,可以大幅減血管再度狹窄的機率。
一年之內,兩種塗藥血管支架分別在台灣上市,第一種是塗上免疫抑制劑,第二種是塗太平洋紫杉醇抗癌成份,支架上的藥物緩緩釋出,可長時間抑制血管內皮細胞增生,防止打通的血管發生再度狹窄,減少日後再度置放血管支架的次數。
但是,目前健保都未列入給付範圍,一根塗藥血管支架自費約新台幣八到十萬元,是傳統血管支架的二倍左右。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曾春典表示,心血管疾病是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三名,其中冠狀動脈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殺手,治療的方式有藥物、氣球擴張術、血管支架置放術、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等。
曾春典指出,過去的未塗藥血管支架往往因為支架尺寸不符、擴張性不足及血管內平滑肌細胞過度增生等問題,導致半年內病患血管再度狹窄機率高達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三十,其中糖尿病患者的再狹窄率更是高達百分之四十。
高雄長庚醫院心臟內科主任吳炯仁指出,最早上市的塗藥血管支架,因為用在前總統李登輝身上而聲名大噪,去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曾提出警語,表示全球三十多萬人使用後,有六十多人因為血栓死亡,但是因果關係待驗證。
吳炯仁強調,不論是置放傳統血管支架或塗藥血管支架,患者在術後三到六個月內須持續使用抗血栓藥物,否則都可能會發生支架內血栓:此外,患者亦須控制血脂、血壓,避免別處的心血管又塞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