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長:讓學術道德成爲研究生必修課

標籤:

【大紀元3月14日訊】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巨集院士3月4日爲化學學院約400名研究生,報告《科學家的社會責任和科學研究中的倫理道德問題》。他強調教育界引用許多西方科學,但沒有注意科學的內涵,更忽視了學術界的科學道德建設。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這場學術報告會自1995年開始舉辦,目前已是第200期。這次報告含有另一個必修課程——就是這個學期新開設的「學術道德規範與科技論文寫作課」。

多數學生聽到時都會感到不理解。學術道德?科技寫作?還能單獨開課?但對於多數高校研究生來講,有關學術道德和論文寫作的相關知識,是與導師的私下接觸中獲得,而不是來自正規課堂。

中國教育忽視科學內涵

主講教師的陳爾強教授則認爲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在美國阿克倫大學,學術道德與科技論文寫作,是兩門不同的課程,分別由法律和英文專業的老師授課。在西方國家,更是研究生正常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國內高校卻忽視了這方面的教育。

許智宏校長認爲,我們引用許多西方科學,只把它當做一種技術,一種強國的手段與振興民族的工具,反而沒有注意科學本身內在的價值,更忽視了學術界的科學道德建設。

正視學術道德規範

現在化學學院成立了「學術道德委員會」,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黃春輝負責具體工作,對內負責學術紀律教育,也透過各種形式來警示研究者,對外受理相關投訴問題,加強學術道德建設。

報告會的主持人、長江計劃特聘學者、化學學院嚴純華教授,認爲這門課的開設很有必要,「學生是研究的生力軍,假如他們在資料處理方面有偏頗,必然影響論文結果的真實性,以及他們日後做人的態度。」

學術界报告文献出現病態

陳爾強教授以臺灣學者的來信,這位學者到歐洲參加一個著名的化學學術會議,碰到來自歐美的重要化學雜誌的編輯談到,對於來自中國的稿源有些擔憂:一些人表示許多稿子一稿多投,寫作不認真。一些雜誌列了一份黑名單,一旦發現中國學者一稿多投,立刻退稿。給國際化學界留下這種印象,對中國化學專業學生們的前途來說,不是好事。

陳爾強曾經收到一篇稿子,「我不用看就可以退稿。」在這個領域至少有3萬篇相關文章,可是這篇稿只參考了3篇文獻,還是陳舊的。這說明他的治學態度不夠嚴肅。怎能做學問?”陳爾強教授強調,科研工作的成果表現在科技論文上,論文的寫作又體現出學術道德和學術規範。

學生行為違反學術道德

科研工作者的實驗操作必須有真實的記錄,但國際上許多學術道德醜聞,都是和實驗記錄虛假有關。陳爾強說:「從去年5月開始,發現化學學院做實驗的同學拿到的實驗記錄本,上面有編碼、日期,還有鄭重聲明。這個記錄本是學生離校後歸校方保有的學校財産。這些細節應該注意,讓學生在生活習慣中培養起來,成爲一個正直、負責的人,讓學術道德成爲習慣的一部分。」@(//www.dajiyuan.com)3/14/2004 2:51:56 AM

相關新聞
台灣學者參與 
 破解地函熱柱之謎
中國出國留學總數超過七十萬人
愛情長跑有成果 黃磊下月中旬結婚
克隆領域的措辭誤導現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