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余杰﹕嘴踢足球

余杰

標籤:

【大紀元3月10日訊】一九九七年,中國足球沖擊世界杯的希望再次隕落。在世紀末的地平線上,太陽再不可能冉冉升起。

這是一個足球越踢越臭,足球評論越說越精彩的時代。說到足球,每個球迷都會有王朔的本領,妙語連珠,滔滔不絕,如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复還。記得《南方周末》策划過一個作家侃足球的專欄,几位中青年作家侃得頭頭是道,仿佛個個是行家里手。而廣播電台更是發揮它們“說”的优勢,許多黃金時段都被足球話題獨占了。

人人都在談足球,足球卻不理會這一套。中國足球從一九五七年第一次沖擊世界杯開始,已經走過了漫長的四十年。這漫長的四十年,足球一次接一次地從我們的腳心溜走。蘇永舜、曾雪麟、高丰文、施拉普納、戚務生……走馬換將,依然走不出兵敗城下的怪圈。于是,人們恨鐵不成鋼之后,開始分析“症結”何在,心理、體能、體制、教練、戰術、資金、文化背景……找來找去,都是,又都不是。

足球僅僅是足球。足球是千百种體育運動中的一种,盡管它是最有魅力的一种,但還沒有重要到“一球興邦,一球喪國”的地步。一九九七年秋天在大連的四場比賽,万達足球俱樂部訂做了十万面國旗,為了看台上人潮一動,能夠掀起國旗的旋風。《義勇軍進行曲》被印刷出來分發給球迷,為了三万球迷能夠放聲高唱:“中國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我認為,這种心態是不正常的,小小足球維系不了我們的“國運”。從教練、球員到所有球迷都不能保持“平常心”,這場比賽必輸無疑。

足球的胜利是靠腳踢出來的,而不是靠嘴皮子吹出來的。中國是一個語言泛濫的國度,一位留學生朋友曾對我說過:“你們中國人,個個都是演講大師。”從中央電視台的名牌球評員到胡同里的小學生,從大學教授到出租汽車司机,個個都有一套振興足球的宏偉計划。一名巴西足球官員在中國旅游了一圈,惊詫地說:“沒想到中國人民的足球知識這么丰富,隨便在街頭巷尾跟一個人談論,我都感到自愧不如。”然而,它的另一面卻是:中國足球的現狀令人沮喪。

北京几所大學的校園曾貼出痛罵戚務生的標語。我認為,最重要的不是倒戚,而是端正對足球的心態。從球迷到傳媒,先把足球當作足球來看。避免捧和罵,正視中國隊的現狀:中國隊員不但水平差,而且不嚴格、不刻苦、不團結、不虛心。職業化僅僅是經濟上的職業化,造就了一批“足球富翁”,自身素質卻遠遠沒有職業化。花花公子般的球員,翻牆跳樓逃离警犬把守的海埂,出外吃喝嫖賭,早已成為不是秘密的秘密。古人求學強調“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足球也是同樣的道理。全國人民都在那里唇槍舌劍、津津樂道,球員卻不肯“夏練三伏,冬練三九”,那么千言万語只能吹出一個氫气球來,一升空就破碎了。

中國人太實在,以為踢贏一場球就能“振興中華”了;中國人太聰明,以為足球是可以用嘴皮子來踢的。于是,中國人的球隊屢戰屢敗,“万里長征”連一步也沒有走完。

中國足球的希望只好寄托到下個世紀去了。但在這個世紀最后的兩年里,我們也許能做到一件事:改變我們對這個小小皮球的思維方式。

大紀元首發 轉載請注明大紀元。(//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專欄】余杰﹕冷漠是一种罪惡
余杰﹕公民有焚燒國旗的自由嗎?
【專欄】余杰﹕航空公司為什么不道歉?
【專欄】余杰﹕誰把教師當“蜡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