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9日訊】(大紀元記者劉菲編譯報導)有人認為恐龍並未在6千5百萬年前的小行星碰撞中立即滅絕。在中國發掘出的恐龍蛋碎片化石似乎推遲了恐龍的滅絕期。但是有新數據表明這些恐龍蛋化石與後期沉積物在淤泥和碎片的流動下混在了一起。BBC2月9日對此作了報導。
恐龍直到白堊紀仍生存在地球上。然而在第三紀的開始﹐6千5百萬年前﹐它們突然消失了。
在世界的許多地方白堊紀和第三紀的沉積物被一層黏土隔開。這層黏土被稱作K-T界線。
它含有大量的銥。而銥是隕石中常含有的元素。有學者提出造成墨西哥的齊克蘇魯伯隕石坑的小行星碰撞可能是恐龍滅絕的原因。
在中國南雄發現的恐龍蛋殘片化石含有第三紀的殘留物和花粉﹐顯示了恐龍可能幸存至6千2百萬年前。
然而現在美國和中國的研究者開始對此產生爭論。
他們稱這些蛋殼的碎片原來產生于白堊紀﹐但在第三紀中隨着泥土的流動重新沉積下來。在蒙大拿﹐新墨西哥﹐玻利維亞和印度還有類似的顯示恐龍存在于第三紀的發現。但都引起科學家們的置疑。(//www.dajiyuan.com)